高馬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75.159.161.154留言2021年2月16日 (二) 02:3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高馬可
教授
原文名John M. Carroll
性别
出生1961年
 美国
居住地 香港
别名港史達人[1]
教育程度哈佛大學博士[2]
母校蘇浙小學歐柏林學院艾奧瓦大學哈佛大學[2][1]
职业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教授[2][3]
研究领域香港歷史中国近代史、亞洲殖民地史[2]
知名作品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高馬可John M. Carroll,1961年[4]),香港歷史學家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3]、歷史系教授,著有《帝國夾縫中的香港: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註 1]、《香港簡史》、《廣州歲月:英國人在中國的生與死》[註 2]等歷史著作[2]。他於香港大學任教的課程包括「當代香港」[註 3]、「大英帝國」[註 4]、「博物館與歷史」[註 5]、「書寫香港史」[註 6][2]

生平

高馬可於1961年在美國出生,雙親為美國人,不過自身在4歲時跟同父母來港[4][6],先後定居於北角銅鑼灣,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大部分時間一直留在香港[7],並在台北渡過了其中兩年童年[6]。他幼時就讀於蘇浙小學,之後同樣在香港就讀中學[1][6]。中學畢業後移居到美國[7],於當地就讀歐柏林學院艾奧瓦大學,並於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

他表示在中小學時期沒有接觸過香港歷史,只有到過香港历史博物馆及星光行[7],直到在90年代初开始做博士论文的研究時,才接觸關於香港的資料,對之產生強烈興趣,並繼續鑽研[1][7]。他曾於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威廉與瑪麗學院圣路易斯大学任教[8]。之後回到香港,任職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教授,於當中教授以下課程:「當代香港」[註 3]、「大英帝國」[註 4]、「博物館與歷史」[註 5]、「書寫香港史」[註 6][2]。他會說粵語、普通話、英語三種語言[3]

立場主張

對於《香港簡史》中譯本被刪節一事,高馬可起初認為這破壞了香港的言論自由,並對此表露出失望之情[9]。不過在聽完中華書局的道歉及解釋後,他接受之,認為這只是書商的一時錯誤,決定不予以追究[10]。他在《香港簡史》中評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遠比港英政府更為專制[9]。不過他認為殖民統治不值得懷緬,因為它也有自身的問題[6]

2013年,他表示對於香港實行普選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並指雖然普選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民主制度仍「为最好最公平的制度」[6]。他曾經在雨傘運動期間到過佔領區域為佔領者提供食物[1],並表示在香港這樣的一個社會中,有人提出像佔領中環般的創新意念仍是一個良好現象[6]

他於2016年表示,《基本法》及《中英聯合聲明》的內容十分含糊不清,使得中方從來「沒有確實說明香港會變成怎樣」,包括如何推行普選,但仍能「理解香港人的憤怒」。並指中國內地的讀者對於香港的認識頗為片面。他認為即使香港成功獨立,也不能解決香港所有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問題。且因為香港自殖民時代起便依賴中國大陸的食物及供水,故成功獨立後也難以生存。及後亦指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為他在香港主權移交後最為擔憂的事[1]

他曾經參與2015年10月6日的靜默遊行,以反對香港大學校委會否決任命陳文敏為副校長的決定[11]

高馬可在2019年8月接受了《El Espectador》採訪,於當中評論了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他對於示威者的手段似乎獲得大眾(尤其是年長的香港人)的支持這點表示驚訝(Amazed),並表示希望北京當局盡可能靜待香港政府自行解決,儘管他認為「這樣結局不會很好」[12]

造成影響

高馬可所擇寫的《香港簡史》已被香港立法會圖書館推薦[13],並成為了多間大專院校相關課程的建議讀物或參考標準,例如香港專上學院的「香港歷史與文化」[註 7][14]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社會:身分與界線」[15]香港教育大學的「中國、地區和全球研究底下的香港」[註 8][16]嶺南大學的「香港发展历程」[註 9][17]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從荒岩到亞洲世界城市:香港當代史」[註 10][18]

個人著作

年份 書籍名稱 出版社 國際標準書號 參考來源
2005年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
哈佛大學出版社 ISBN 978-067-401-701-6 香港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再版(ISBN 978-962-209-858-9[5]
中譯本《帝國夾縫中的香港: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將於2021年7月經該出版社推出(ISBN 978-988-8528-63-9[19]
[20]
2007年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香港簡史)
萊曼和賴特菲爾德出版社 ISBN 978-074-253-422-3 香港大學出版社於同年稍後時間出版此作(ISBN 978-962-209-878-7[21]
中譯本《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於2013年經中華書局出版
ISBN 978-988-8263-20-2[22]
同年被揭發中譯本存有刪節版(ISBN 978-988-8263-34-9[23]
[24]
2020年 Canton Days
British Life and Death in China
(廣州歲月:英國人在中國的生與死)
萊曼和賴特菲爾德出版社 ISBN 978-1-5381-3628-7(精裝本)
ISBN 978-1-5381-3629-4(平裝本)
ISBN 978-1-5381-3630-0(電子書)
[25]

註解

  1. ^ 原文: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譯名參考自香港大學出版社[5]
  2. ^ 原文:Canton Days British Life and Death in China
  3. ^ 3.0 3.1 原文:Modern Hong Kong
  4. ^ 4.0 4.1 原文:The British Empire
  5. ^ 5.0 5.1 原文:Museums and History
  6. ^ 6.0 6.1 原文:Writing Hong Kong history
  7. ^ 原文: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ong Kong
  8. ^ 原文:Hong Ko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Regional and Global Studies
  9. ^ 原文:The Making of Hong Kong
  10. ^ 原文:From A Barren Rock to Asia’s World City:A History of Modern Hong Kong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港史達人﹕讀歷史 尋回港人身分路. 明報OL. 2016-08-21 [2020-05-26].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rofessor John CARROLL.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6). 
  3. ^ 3.0 3.1 3.2 Faculty of Art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22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3). 
  4. ^ 4.0 4.1 Carroll, John M. (John Mark) 1961-. worldcat. [2020-05-30]. 
  5. ^ 5.0 5.1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6. ^ 6.0 6.1 6.2 6.3 6.4 6.5 《香港簡史》作者﹕「對港實行普選審慎樂觀」. 明報. 2013-08-25 [2020-05-26]. 
  7. ^ 7.0 7.1 7.2 7.3 viviank. HKHP Interviews: John Carroll, HKU. Hong Kong History Project. 2017-07-29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8. ^ John CARROLL. 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 [2020-05-30]. 
  9. ^ 9.0 9.1 《香港簡史》作者不滿中譯本刪敏感內容. BBC. 2013-07-19 [2020-05-26]. 
  10. ^ 【佔領中環】《香港簡史》作者對真普選審慎樂觀. 蘋果日報. 2013-08-25 [2020-05-26]. 
  11. ^ 【專訪】告別港大離別香港 發起「靜默遊行」教授給學術界的最後忠告. 立場新聞. 2018-07-20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12. ^ El Mundo. ¿Hacia dónde va la grave crisis política de Hong Kong?. El Espectador. 2019-08-16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13. ^ 精選書目 香港歷史 (PDF). 立法會圖書館. 2011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0). 
  14. ^ Subject Description Form (PD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ommunity College. 2018 [2020-05-25]. 
  15. ^ SOCI1201 (PDF). 香港中文大學. 2019 [2020-05-25]. 
  16. ^ SSC4209 (PDF).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9 [2020-05-25]. 
  17. ^ CCC8012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PDF). Lingnan University. [2020-05-25]. 
  18. ^ :From A Barren Rock to Asia’s World City:A History of Modern Hong Kong (PDF). HKU SPACE Community College. 2019 [2020-05-26]. 
  19. ^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 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11-27]. 
  20. ^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21. ^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26]. 
  22. ^ 中華書局篡改《香港簡史》. 蘋果日報. 2013-07-20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6). 
  23. ^ 紀曉風. 香港書展變香港書「剪」 名著《香港簡史》中文版「被河蟹」. 信報. 2013-07-19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24. ^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博客來. [2020-05-26]. 
  25. ^ Canton Days British Life and Death in China. Rowman & Littlefield.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