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德信學校

坐标22°18′13″N 114°10′20″E / 22.30361°N 114.17230°E / 22.30361; 114.1723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9.247.34.107留言2021年2月18日 (四) 18:01 →‎教育界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德信學校
地址香港九龍佐敦柯士甸道
类型津貼小學
宗教背景天主教
隶属東亞教育促進會(主業會)
创办日期1930年
校長郭超群先生
副校长李美鶯女士、李英超先生、劉若嫺女士
学生人数800多個
信息(852) 2367 3446
分院勤(紅) 樂(黃) 仁(藍) 勇(綠)
級別小一至小六
学校网址http://www.taksun.edu.hk/
地图
德信學校 - 聖家小堂
德信學校 - 聖家小堂
地图
位置香港九龍柯士甸道103號
(德信學校)
國家/地區 香港
所屬宗派天主教
官方網站德信學校校牧部
德信學校
德信幼稚園,德成街的入口。

德信學校(英語:Tak Sun School)是香港一所著名的天主教全日制男子小學,位於油尖旺區柯士甸道103號,於1930年由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創辦,並於1993年轉交予東亞教育促進會主業會相關團體)辦理[1][2][3][4]。德信學校自復校後曾命名為「德信中英文學校」(Tak Sun Anglo-Chinese School)。後來統一稱呼為「德信學校」

校政管理

歷任校監

  • 康鳳蓮 修女
  • 馬廸賢 修女
  • 1993年至2014年:李斌生 神父[5]
  • 2014年至2017年:陳永健 先生[5]
  • 2017年至今: 何炳德 先生

歷任校長

  • 1930年至?:St.George 修女
  • 1947年至?:藍璋瑄 修女
  • 1968年至2003年:黃國輝 先生(上午校)[6]
  • 2003年至2006年;2007年至2013年:梁銀碧 女士(上午校及全日制)[7]
  • 2003年至2005年:文志欽 先生(下午校)[5]
  • 2005年至2006年:丁智偉 先生(下午校)[7]
  • 2006年至2007年:梁錦蓮 女士(全日制)[5]
  • 2013年至今:郭超群 先生[8]

學校歷史

1930年,加拿大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的修女創辦了德信學校[9],最初校址在旺角砵蘭街,收了30多位男、女學生,是一所私立英文小學。同年12月,學生人數增加至400人,校址遂遷至深水埗大埔道,而舊址已經轉為特殊學校路德會救主學校。到了1941年12月,香港日軍侵佔,加拿大修女被驅逐出境,德信學校被迫停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重返香港辦學,購得尖沙嘴柯士甸道103號一座大樓來改建小學。此大樓前身為九龍華仁書院校址。學校在1947年9月復課,並改為只收男生,而女生則轉讀尖沙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後於1951年,學生人數已增至790人,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決定拆去舊大樓,改建成一座三層高校舍。於1955年10月7日由白英奇主教為新校舍主持奠基儀式,且於1956年落成啟用。

香港政府於1970年推行免費教育,德信學校亦由私立小學,轉為政府資助小學。直至1993年,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將辦學權轉交予東亞教育促進會[10]東亞教育促進會於同年9月1日正式接管德信學校,由聖十字及主業監督團司鐸李斌生神父出任校監。李於2014年獲晉升為天主教香港教區輔理主教時正式退任,由陳永健接任校監一職。與該校有聯繫的德信書院曾於1997年創立預科班,2000年改稱德信中學,並在沙田馬鞍山正式開校。而德信學校則在2008年正式轉為一所全日制小學[11]。目前,德信學校全校共設24班,一至六年級,每級四班。2006年起推行全日制教學[6]

著名/傑出校友

演藝界

教育界

政商界

醫學界

  •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膚科醫生[7]
  • 李德誠:精神科專科醫生、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社會醫學系講師及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之副總監[20]

其他界別

注釋

  1. ^ 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8年1月15日播出的「Long Time No See 系列」訪問「令狐沖呂頌賢訪問第一集 + 科蘭令小勤重拾青春 ,重溫!」。
  2. ^ 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5年9月28日播出的訪問錄音〈EYT風雲系列五 - 嘉賓 羅浩楷〉。
  3. ^ 見彭比得 Facebook「彭皓鋒」(peter.pang.7792)於2015年4月5日的貼文信息:「吳國敬演唱會、正爆。仲有大發現!原來我同吳國敬張衛健係同一間《德信小學》」。

參考資料

  1. ^ 德信學校簡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8-26.
  2. ^ 學校巡禮﹕德信學校 「嚴中有愛」重品德 培養勤樂仁勇小君子. 明報. [2019-10-06]. 
  3. ^ 學校巡禮﹕人才輩出 李小龍是校友. 明報. [2019-10-06]. 
  4. ^ 德信學校轉回粵教中 讓學生在熟悉語境下寫作. 香港經濟日報.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5. ^ 5.0 5.1 5.2 5.3 學校歷史. 德信學校. 2019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0). 
  6. ^ 6.0 6.1 EAEA 2006焦點. 東亞教育促進會. 2007-3-19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0).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名小學併「被殺校」轉全日. 星島日報. 2005-9-12 [2019-9-4]. 
  8. ^ 僕人領導/德信學校 郭超群校長. 大公報. 2018-3-14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9. ^ 六四祈禱. 明報. 2008-5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0). 
  10. ^ 東亞教育促進會 著手接辦德愛中學. 公教報第3450期. 2010-3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11. ^ 德信學校歷史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12. ^ 紀念李小龍逝世40周年 "龍迷"重走小龍路. 香港中國通訊社. 2013-7-20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13. ^ 13.0 13.1 13.2 13.3 【教養之道】爭崩頭入德信 謙謙君子是如何煉成的. 香港蘋果日報. 2018-8-14 [2019-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14. ^ 君子之道﹕「不完美」的愛. 德信學校. 2009-4-11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15. ^ 精英校友談德信. 都市日報. 2010-12-23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16. ^ 16.0 16.1 16.2 16.3 校友聚首 活動感人 德信學校八十周年校慶. 今日校園第145期. 2010 [2019-10-11]. 
  17. ^ 德信學校栽培真君子. 東周刊 第732期. 2017-9-8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18. ^ 難得的小學同學聚會(我係讀德信小學). Simon Shun Hei Au @ Facebook. 2017-9-10 [2019-10-12]. 
  19. ^ {{cite news | title=史學專家丁新豹 奮鬥闖出一片天 | *[[陸善宇香港足球隊rl=https://hk.news.yahoo.com/史學專家丁新豹-奮鬥闖出-片天-215515601.html | format= | publisher=星島日報 | date=2015-10-15 | accessdate=2019-10-11 |quote= }}
  20. ^ 開心見誠:我快樂無憂的小學生活 - 李德誠. 香港蘋果日報. 2012-12-16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21. ^ 八方人物:殺死方卓如. 香港蘋果日報. 2008-5-7 [2019-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22. ^ 第一期「李小龍事蹟紀念徑」計劃選址. 東方日報. 2010-11-27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