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的玫瑰 (1931年電影)
花江的玫瑰 Boenga Roos dari Tjikembang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鄭丁春 |
监制 | 鄭丁春 |
编剧 | 郭德懷 |
摄影 | 鄭丁春 |
制片商 | 希諾影業公司 |
产地 | 荷屬東印度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花江的玫瑰》(印尼語:Boenga Roos dari Tjikembang)是一部在1931年上映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電影,由鄭丁春監製、執導和拍攝。故事改編自土生華人作家郭德懷在192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講述東印度群島兩代華人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本片是第一部改編自該小說的電影作品(第二部在1975年上映),也是東印度群島早期的有声电影之一,大受當地華人歡迎,但是音質欠佳,因此被影評人抨擊。這部電影如今很可能已經散佚。
劇情
[编辑]種植園工人胡艾清(Oh Ay Ceng)在父親的安排下和種植園主的女兒月娘(Gwat Nio)訂婚,為此他不得不和心上人玛尔西蒂(Marsiti)分開。玛尔西蒂含淚接受了他的決定,同時請他答應他父親的要求。之後她離開了種植園,含恨而終。後來,月娘的父親告訴他們,玛尔西蒂就是他和土著情婦所生的女兒,還想揭開另一個秘密,但是他還沒開口,就離開了人世[1][2]。
艾清和月娘的女兒莉莉(Lily)長大後和另一個種植園主的兒子沈勉群(Sim Bian Koen)訂婚,但是後來莉莉去世了,勉群傷心欲絕,更聲言要回廣東參軍,了結自己的生命。回國之前,他回到父親經營的種植園,途中他經過一個墳場,碰到了艾清和玛尔西蒂的私生女羅斯敏娜(Roosminah)。羅斯敏娜的外貌和同父異母姐妹莉莉非常相似,因此勉群看到了她,不禁大吃一驚。電影的結局是兩人共諧連理[1]。
製作過程
[编辑]《花江的玫瑰》的監製、導演兼攝影師鄭丁春是一位華裔電影進口商,在1920年代初到過荷里活學習,之後在上海從事電影業[1][3]。為了拍攝這部電影,他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廠——希諾影業公司(Cino Motion Pictures)[4],還從一位在萬隆高級工業學院(Technische Hoogeschool,今万隆理工学院)任教的萊門斯先生(Mr Lemmens)借來了一部單系統攝影機[5]。本片為鄭氏的導演處男作[6],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小說由土生華人作家郭德懷撰寫,在1927年由《全景》週報(Panorama)連載,之後由聯合達利亞歌劇團(Union Dalia Opera)搬上舞台[1][7]。
第一批在荷屬東印度上映的有声电影是《歌舞昇平》和《彩虹人》(均於1929年面世)。之後當地的戲院繼續放映有聲電影[8],《花江的玫瑰》是在數年後問世的作品。雖然荷蘭導演G·克魯格爾斯在1930年攝製的影片《捕蛙人卡納迪》使用間場字幕來展現部分情節,只是一部半有聲電影,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就是當地第一部有聲電影[9]。學者廖建裕等人的著作則把《花江的玫瑰》視為當地第一部有聲電影[3]。這些電影插入了很多靜態畫面,音質也不理想[10]。
發行、反響及後續
[编辑]《花江的玫瑰》在1931年上映,對象是當地華人,報導指出,本片大受當地華人歡迎,向土著發售的電影票卻沒有賣完[2]。影評人安查爾·阿斯馬拉在《電影世界》(Doenia Film)雜誌對本片作出猛烈的抨擊,因為這部作品的音質很差[1]。不久後,鄭丁春又把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為電影《山伯英台》,對象仍然是華人觀眾[11]。
這部電影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認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12]。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來。印尼電影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13]。
1975年,印尼導演楊中義和倫波·乌里普再次把《花江的玫瑰》搬上銀幕。該片片名改以精確拼音拼寫,拼作「Bunga Roos dari Cikembang」,華人角色的姓名也換成印尼名字(例如胡艾清改名為維蘭塔、月娘改名為薩爾瑪),但是劇情大綱不變[14]。
腳註
[编辑]- ^ 1.0 1.1 1.2 1.3 1.4 Filmindonesia.or.id, Boenga Roos.
- ^ 2.0 2.1 Biran 2009,第95頁.
- ^ 3.0 3.1 Suryadinata 1995,第43頁.
- ^ Biran 2009,第94頁.
- ^ Biran 2009,第135頁.
- ^ Filmindonesia.or.id, The Teng Chun.
- ^ Setiono 2008,第393頁.
- ^ Biran 2009,第131–132頁.
- ^ Biran 2009,第137頁.
- ^ Biran 2009,第136頁.
- ^ Biran 2009,第97頁.
- ^ Heider 1991.
- ^ Biran 2009.
- ^ Filmindonesia.or.id, Bunga Roos.
參考資料
[编辑]-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Boenga Roos dari Tjikembang.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an Foundation. [201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印度尼西亚语).
- Bunga Roos dari Tjikembang.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an Foundation. [201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印度尼西亚语).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ISBN 978-0-8248-1367-3.
- Setiono, Benny G. Tionghoa dalam Pusaran Politik. Jakarta: TransMedia Pustaka. 2008. ISBN 978-979-96887-4-3 (印度尼西亚语).
- Suryadinata, Leo. Prominent Indonesian Chinese: Biographical Sketches.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5 [2020-08-21]. ISBN 978-981-3055-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 The Teng Chu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an Foundation.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印度尼西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