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杞
裴杞 | |
---|---|
出生 | 1888年 |
逝世 | 1960年5月19日 |
裴杞(越南语:Bùi Kỷ/裴杞;1888年—1960年5月19日),越南近代教育家、儒學學者和文化研究專家。
家世
[编辑]裴杞是河南省里仁府青廉縣珠梂社(今屬河南省府里市)人,祖父是副榜裴文桂,父親是三甲裴栻,輔政大臣裴殷年是他的伯祖父。兄弟裴桤、裴樑也都考中了舉人,一個妹妹嫁給了歷史學家陳仲金為妻。
生平
[编辑]裴杞出生於同慶三年(1888年),從小接受漢文、儒學、法文和國語字教育。維新三年(1909年),他參加河南場鄉試,考中舉人[1]。次年(1910年),會試中格,庭試考中副榜[2]。科舉結束後,他沒有出仕做官,而是以奉養祖父和父親為由,回到北圻家中。
維新六年(1912年),裴杞被殖民政府選中,送到法國巴黎的殖民地學校(屬地場)留學。在留學期間,他得以遊覽歐洲各國,並有機會與留學歐洲的越南革命家潘周楨等人結識。維新八年(1914年),裴杞回到北圻。他拒絕了北圻統使府的徵召,留在家裡研究新學。
在祖父和父親相繼過世後,裴杞去了中國廣州兩年。啟定二年(1917年),裴杞回到河內,先後在高等師範學校、高等工政學校和高等法政學校教書。自保大七年(1932年)起,裴杞又在昇龍私塾和文郎私塾兩個地方教書。其中,昇龍私塾由一些親共產主義的進步知識份子如黃明鑑、潘清、鄧台梅、武元甲等人創辦。
除卻教學外,裴杞還是一位文化研究專家和作曲家,曾在《南風雜誌》、開智進德會的雜誌、《中北新闻》上發表文章。
1945年八月革命後,裴杞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國,並於1946年加入北越政府。1948年,他被邀請加入第三聯區抗戰行政委員會,擔任第三聯區越南國民聯合會主席。
抗戰結束後,裴杞被北越政府授予一項抗戰勳章,擔任越南祖國陣線主席團委員、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越中友誼會會長。
1960年5月19日,裴杞在河內去世,壽72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