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功能
在音乐中, 和声功能 (简称功能) 是用于表示和弦 [1]或音级 [2]与音调中心关系的术语。 当今,存在两种主要的调式功能理论:
- 胡戈·里曼 (Hugo Riemann)在1893年的《简易和声学》(Vereinfachte Harmonielehre)中创建的德国里曼理论很快获得了国际成功(1896年被译为英语和俄语,1899年被译为法语) [3]并且是严格意义上的正式的和声功能理论。 [4] 里曼描述了三个抽象的调性“功能”——主功能、属功能和下属功能,他们分别用字母T,D和S作为缩写,他们通过或多或少的变化可以用来表示调性中任何一个音级上所建立的和弦。 [5] 直至今日,许多经过改进的里曼理论的变体,仍然在德语国家、北欧国家、东欧国家以及中国大陆等多地被广泛用于和声教学与分析中。
- 维也纳理论的特征是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和弦的根音在音阶中的音级位置,这是由西蒙·塞克特 ( Simon Sechter) , 阿诺德·勋伯格 ( Arnold Schoenberg) , 海因里希•申克 ( Heinrich Schenker)等人所发展的理论,[6]在当今的部分西欧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英语国家使用的主要和声理论就是这个理论的各种变体。 这个理论的起源并没有明确涉及调性功能。 它主要研究和弦在和声进行中与其主音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符合五度圈。 这种本来可以被称作“功能”的概念在1954年勋伯格的一篇题为《和声的结构功能 》(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的简论文中变得十分明显,改论文主要论述了在一般“单一调性”(monotonality)情况下的和声进行。 [7]
两种理论都在让-菲利普·拉莫 ( Jean-Philippe Rameau)的理论中找到了灵感的一部分,首先是拉莫1722年的《和声学基本原理》(Traité d'harmonie)。 [8] 即使和声功能的概念在1893年之前还没有被正式命名为“和声功能”,但它也可以被证明存在于该日期之前的许多和声理论中,无论是显性的还是暗含的。 音乐中该术语的早期用法(不一定是此处所所指的含义,或仅是沾点儿边儿)包括1844年Fétis的《Traitécomplet de lathéorie et de la pratique de l'harmonie》、1855年Durutte的《 Esthétique musicale 》 以及1862年Loquin的( 《Notions élémentaires d'harmonie moderne》 等。 [9]
功能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有时用来翻译古代的一些概念,如古希腊语中的“dynamis”,或在中世纪拉丁语中的“qualitas”等等。
概念的由来
和声功能的概念起源于关于纯律的理论。 人们认识到,彼此相距五度的三个完美的大三和弦,以纯律的一种可能形式产生了大调音阶的七个音级。例如,三和弦F–A–C、C–E –G和G–B–D(分别为C大调的下属和弦、主和弦和属和弦)产生了C大调音阶的七个音级。 这三个三和弦很快被认为是大调调性中最重要的和弦,其中主位于中央,属位于上方,下属位于下方。
这种对称的构造可能是音阶的第四级音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和弦被命名为“下属”音以及“下属”和弦的原因之一,即在属之下的音与和弦。 这也是和声二元论的起源之一, 二元论不仅将纯律上的音阶描述为对称结构,还将小调调性描述为大调调性的负和声倒影。 二元论最早的史料记载是从16世纪开始的。
德国功能理论
音级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
---|---|---|---|---|---|---|---|---|
功能 | 大调
小调 |
T
t |
Sp
|
Dp / (Tg)
tP / (dG) |
S
s |
D
d |
Tp / (Sg)
sP / tG |
dP |
维也纳音级理论
术语比较
音级名称 | 罗马数字 | 德语功能 | 中文翻译 | 德文缩写 |
---|---|---|---|---|
主 | I | Tonika | 主 | T |
上主 | ii | Subdominantparallele | 下属平行 | Sp |
中 | iii | Dominantparallele or
Tonika-Gegenparallele |
属平行或主反平行 | Dp/Tg |
下属 | IV | Subdominante | 下属 | S |
属 | V | Dominante | 属 | D |
下中 | vi | Tonikaparallele | 主平行 | Tp |
导 | vii° | verkürzter Dominantseptakkord | [不完整的属七和弦] | D7 |
参见
参考文献
- ^ "Function", unsigned article, Grove Music Online, doi: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10386.
- ^ See Walter Piston, Harmony, London, Gollancz, 1950, pp. 31-33, "Tonal Functions of the Scale Degrees".
- ^ Alexander Rehding, Hugo Riemann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Musical Though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17
- ^ "It was Riemann who coined the term 'function' in Vereinfachte Harmonielehre (1893) to describ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ominant and subdominant harmonies and the referential tonic: he borrowed the word from mathematics, where it was used to designate the correlation of two variables, an 'argument' and a 'value'". Brian Hyer, "Tonality", Grove Music Online, doi: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28102.
- ^ Hugo Riemann, Handbuch der Harmonielehre, 6th edn, Leipzig, Breitkopf und Härtel, 1917, p. 214. See A. Rehding, Hugo Riemann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Musical Thought, p. 51.
- ^ Robert E. Wason, Viennese Harmonic Theory from Albrecthsberger to Schenker and Schoenberg (Ann Arbor, London, 1985) ISBN 978-0-8357-1586-7, pp. xi-xiii and passim.
- ^ Arnold Schoenberg, 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 Williams and Norgate, 1954; Revised edition edited by Leonard Stein, Ernest Benn, 1969. Paperback edition,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83. ISBN 978-0-571-13000-9.
- ^ Matthew Shirlaw, The Theory of Harmony, London, Novello, [1917], p. 116, writes that "In the course of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books of the Traité, [...] Rameau throws out a number of observations respecting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chords, which raise question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for the theory of harmony". See also p. 201 (about harmonic functions in Rameau's Génération harmonique).
- ^ Anne-Emmanuelle Ceulemans, Les conceptions fonctionnelles de l'harmonie de J.-Ph. Rameau, Fr. J. Fétis, S. Sechter et H. Riemann, Master Degree Thesis,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 1989, p. 3.
进一步阅读
- Imig, Renate (1970). System der Funktionsbezeichnung in den Harmonielehren seit Hugo Riemann. Düsseldorf: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systematischen Musikwissenschaft. [德语]
- Rehding, Alexander: Hugo Riemann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Musical Thought (New Perspectives in Music History and Critic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ISBN 978-0-521-82073-8 书号 978-0-521-82073-8 。
- Riemann, Hugo: Vereinfachte Harmonielehre, oder die Lehre von den tonalen Funktionen der Akkorde (1893). ASIN:B0017UOATO。
- Schoenberg, Arnold: 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 W.W.Norton & Co. (1954, 1969)) ISBN 978-0-393-00478-6 , ISBN 978-0-393-020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