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吴茱萸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
科: | 芸香科 Rutaceae |
属: | 吴茱萸属 Tetradium |
种: | 吴茱萸 T. ruticarpum
|
二名法 | |
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 T. G. Hartley
| |
異名 | |
見內文 |
吴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伏辣子、曲药子、气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形态
[编辑]吴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10米,生长于温暖地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覆盖有黄褐色或锈褐色绒毛。老枝呈赤褐色,上面有明显椭圆或扁圆形皮孔。吴茱萸的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枝叶3-4对,为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6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叶两面有粗大透明腺点,被淡黄褐色绒毛,叶脉上尤其浓密。芽折有浓到刺鼻的香气。吴茱萸的花为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生于顶部。吴茱萸的花不大,呈黄白色。雄花有5裂萼片,5裂花瓣,5枚雄蕊,子房退化为三棱形,覆盖有绒毛。雌花花瓣比雄花的稍大,内面覆盖长绒毛,柱头退化呈鳞片状,子房上位,有5心皮。蓇葖果为扁球形,紫红色,上面有粗大的腺点,每枚果中含1粒卵球形的种子,黑色且有光泽。春夏之际为花期,夏秋之际为果期。
种植
[编辑]多以栽培为主。中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五行志云:合东种自杨、茱萸,增年除害"。
生长习性
[编辑]吴茱萸喜欢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一般的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野生吴茱萸多生长在疏林中或林缘的空旷地带。
繁殖方法
[编辑]病虫害防治
[编辑]吴茱萸主要病虫害有褐天牛、柑桔凤蝶、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红腊蚧、矢尖蚧、煤污病、锈病
采制
[编辑]吴茱萸移栽2-3年后就可以开花结果。采收时间因品种和种植地点而异。一般在7-8月,当果实由绿色转为橙黄色、尚未开裂时,就可以采收。采摘时间宜在早上有露水时,以减少果实脱落。将果实晒干或低温干燥后搓去果柄、去除杂质即可。通常的植株可连续结果20-30年。吴茱萸的果实容易走失香气、泛油、发霉变味,所以在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果实
[编辑]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
性状
[编辑]吴茱萸的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表面呈暗黄绿色或褐色,粗糙且有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有覆盖黄色茸毛的果梗。质地硬而脆,气味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化学成分
[编辑]含有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柠檬内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吴茱萸烯(evodene)等。
中药性味
[编辑]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经。为常用的溫裏藥。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的功效。长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胱腹冷痛、胃冷吐酸、脚气水肿等症,外治口舌生疮。中医以吴茱萸为主药的成方很多,如《丹溪心法》用它治肝火,《千金翼方》中用它治头风,《圣惠方》中用它治胃虚冷等。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故不宜过量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历史
[编辑]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
《名医别录》中记载:「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陈久者良。」
唐代陈藏器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
宋代苏颂说:「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紫色,三月开红紫细花,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或云颗粒紧小,经久色青绿者,是吴茱萸;颗粒大,经久色黄黑者是食茱萸。」
明代李时珍说:「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垒垒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李时珍所指粒大的原植物可能是吴茱萸,粒小的原植物可能是石虎。
处方用名
[编辑]有:吴茱萸、吴萸、淡吴萸、制吴萸。药用别名:吴芋、左为、纯幽子、气辣子等。在商品经营和药用处方上,常用其别名吴芋。
異名
[编辑]同模異名
[编辑]- Ampacus ruticarpa (A.Juss.) Kuntze, Revis. Gen. Pl. 1: 98 (1891)
- Euodia ruticarpa (A.Juss.) Benth., Fl. Hongk.: 59 (1861)
異模異名
[编辑]- Cyclocarpus japonicus Jungh., Tijdschr. Natuurl. Gesch. Physiol. 7: 311 (1840)
- Euodia bodinieri Dode, Bull. Soc. Bot. France 55: 703 (1909)
- Euodia compacta Hand.-Mazz., Symb. Sin. 7: 627 (1933)
- Euodia hirsutifolia Hayata, Icon. Pl. Formosan. 6: 5 (1916)
- Euodia officinalis Dode, Bull. Soc. Bot. France 55: 703 (1909)
- Euodia rugosa Rehder & E.H.Wilson, C.S.Sargent, Pl. Wilson. 2: 132 (1914)
参考文献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植物名實圖考·吳茱萸》,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連結
[编辑]- 吳茱萸 Wuzhuy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吳茱萸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吳茱萸 Wu Zhu Y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 吳茱萸堿 Rutecarp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吳茱萸堿 Evodiam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