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Yenhochia/河內級戰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tyle="width: 315px; border-spacing: 2px; margin-bottom: 10px;"
印有河內(Kawachi)級戰艦的明信片
Class overview
名稱:

河內(Kawachi)級

製造廠:

名稱來源:
使用方:

大日本帝國海軍

前型:

薩摩(Satsuma)級

次型:

扶桑(Fusō)級

建造期間:

西元1909–1912年

服役期間:
西元1912–1923年

封存期間:

西元1923–1945年
完工數:

2艘

結局: 自沉(河內)、除役變更為靶艦(攝津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艦種: 戰艦
標準排水量:

20,800噸

全長: 水線長152.4米


160.3米(河內)
162.5米(攝津)

全寬: 25.6米
吃水: 8.2米
功率:

動力:

25,000匹(河內公試30,399匹)

  • 宮原式混燒鍋爐16座
  • 柯帝士·布朗式直結渦輪引擎
  • 2座2軸推進


最高速度: 20節(河內公試21.024節)
續航距離: 18節2,700浬
成員: 999名(河內新造時)
986名(攝津新造時)
武裝:
	30.5厘米(50倍徑)連裝砲 2座

30.5厘米(45倍徑)連裝砲 4座 15.2厘米(45倍徑)單裝砲 10座 12厘米(40倍徑)單裝砲 8座 8厘米(40倍徑)單裝砲 12座 45厘米水中魚雷發射管 5座

裝甲:
	舷側裝甲:305毫米


0水線部舷側砲塔間)
127毫米(水線部)
229毫米(水線上部)
甲板裝甲:76毫米
主砲塔裝甲: 305毫米(前盾) 279毫米(50口徑側盾)
254毫米(45口徑側盾)
279毫米(後盾)
76毫米(天蓋)
砲座部:279毫米
司令塔:254毫米

河內級戰艦(かわちがたせんかん;河内型戦艦)是前大日本帝國海軍(IJN)的準無畏艦之一(雖然主炮一律採用同口徑的大口徑火炮,但倍徑不同,無法統一指揮,因此不完全屬於無畏艦)。同級艦有「河內」及「攝津」2艘,同於1912年竣工,它們都曾經參予青島戰役,並轟炸過當時屬於德國青島地區。「河內」在1918年7月12日德山灣爆炸事故中沈沒(沈沒地點:北緯34°0分・東經131°46分,現在的海圖有沈船表示)。「攝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解除武裝成為靶艦,於1945年7月24日吳市被美軍航空部隊空襲而受嚴重破壞。 本級艦為日本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竣工的前無畏戰艦艦級。本級的基本計劃編號為「A-30」,河內是「伊號戰艦」,攝津為「呂號戰艦」。

背景和起源[编辑]

西元1915年,海軍年艦中,河內級戰艦的標高圖。

日俄戰爭勝利後,日本雖然短時間在西太平洋已無對手;但是美國在戰爭中以外交策略加之公債嚇阻日本向俄羅斯帝國索討更多戰爭利益的行徑,讓日本對於未來國家發展產生危機意識,這導致日本並沒有停止更新軍備,反而在1907年同意新一批的造艦計畫。 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推出無畏號戰艦,該艦嶄新的設計思路震撼了世界各國的軍艦工程師。隔年,日本通過八八艦隊籌建方案,核定未來艦隊核心戰力將由艦齡不滿8年的8艘戰艦與8艘戰鬥巡洋艦構成,主要武備與安藝號戰艦相同的12英吋艦砲;在該法案下,日本國會通過2艘新型主力艦造艦預算,是為河內級的誕生。但是河內級的開發並沒有跟上無畏號的思路,無論是集中射擊管制、背負式砲塔設計,都沒有引進本級艦運用。本級艦的主炮配置仍採雁型布局、希望讓各方位皆有最大規模的火力投射能力。 然而,對日本帝國海軍來說最關鍵的一擊,是1908年英國向日本告知它們未來興建的戰艦將不再採用12英吋艦炮。這代表著無論從各層面均顯示河內級落後於世界頂尖標準,加上日本陷入戰後經濟不景氣,主力艦的自建計畫暫時停擺;日本為了追上世界先進水準,在本級艦動工之後再度向英國採購新型戰鬥巡洋艦與她的相關科技強化日本國內技術。為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的造艦潮打下重要基礎。在 河内 类命令月22日1907年根据1907年的战舰的补充程序后的 日俄战争 作为日本的第一个无畏舰的,[1] 尽管他们的建筑被推迟通过一个严重的 忧郁症中。 他们的第一个步骤,履行最近通过的 八个舰队的计划 ,需要一个车队的八个无畏舰和 装甲巡逻车.[2] 他们的设计是基于 Aki 有一个统一 12-英寸(305-毫米) 主枪武器[3] 在六角形布局使用的德语无畏舰的 NassaubattleshipHelgolandbattleshipes中。[4]

注意到[编辑]

脚注[编辑]

  1. ^ Lengerer, p. 74
  2. ^ Evans & Peattie, pp. 150–51
  3. ^ Lengerer, p. 73
  4. ^ Evans & Peattie, p. 160

[[Category:戰艦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