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Gegroup14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安包

平安包是一種有餡料的蒸包。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的食品,主要意義不在於充飢,而是當中包含的宗教及文化意義。除著時代改變,平安包在社會的有關習俗亦演變了不少,為這富傳統民族特色的食品加上了商業及其他因素的色彩。

材料

[编辑]

平安包是以麵粉、酵母、砂糖及水製成的蒸包。因太平清醮期間全島居民必須茹素#,平安包當中不含豬油或牛油等成分。除此之外,包子中還有不同款色的餡料,包括有較傳統的芝麻餡料,和後來陸續出現的冬瓜茸、蓮茸和豆沙茸等餡料。

傳統的平安包上會印上「壽」或「潮州」字樣,但包山發生意外後,在05年再次恢復搶包山活動後,就改用「平安」兩字代替。

歷史和起源

[编辑]

平安包原本用於建造長洲太平清醮中供神的包山。據官方的說法,「長洲建太平清醮,源起於清朝中葉,當時本洲厲疫為災,死亡枕藉,洲民在驚惶之餘,群集北帝神前,祈求消災解難,得玄天上帝指示,延高僧設壇拜懺,超渡水陸孤鬼,奉神綏靖遊行街道,其禍乃戢,嗣後相沿演為一年一度太平清醮。」# 島上居民感謝北帝眷顧,便建立廟宇供奉,視北帝為長洲的保護神。而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遊行驅趕瘟神,其後每年舉行,成為太平清醮。居民於是舉行包山節來酬謝北帝,自20世紀初,島上每年都打醮酬神,期間建造三個十八米 高的巨型「包山」,每個包經法師禱告後,先用作奉祀鬼神,然後才分派給村民共享。

搶包山比賽的演變

[编辑]

傳統搶包山

[编辑]

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北帝廟前會有三個掛滿平安包的包山。包山高約13米,僅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約16,000個包子,並於每個包上印有紅色「壽」字。搶包山通常會在太平清醮的最後一晚舉行。在子夜零時、村長一聲號令後,過百名男子便會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最多平安包。按照傳統說法,取得越多和越高的包子,福氣就越多,於是搶包山的人你推我擠,情況通常都十分混亂,爭先恐後,甚至不時出現「疊羅漢」,險象環生。數分鐘內,數以萬計的包子便一掃而空,搶得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圍觀者及島上其他居民,寓意把平安分給大家。

現代搶包山

[编辑]

相比於傳統搶包山,現代搶包山在包山結構及攀爬規則上有不少分別。三個掛滿平安包的包山依舊放於長洲北帝廟前。現今包山高14.42米,由結構工程師認可的物料和方法搭成,內部的支撐結構為鋼架,外部配上竹枝,以保留傳統風情,而非有實際支撐用途。一個包山造價約57萬港元。而包山的構造上取得香港屋宇署、香港建築署、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攀山總會的意見及支援,以確保包山的安全。每個包山只掛上6,000多個包子,而包子改印「平安」二字。至於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總會的攀包山和防墮安全訓練,另外必須佩戴安全繩。而包山底部會鋪上軟墊,所以即使參賽者跌下亦不會受重傷。而參賽者亦需預先報名,經有關組織嚴格選拔後,最後選出12名參賽者進行搶包山比賽。

今天的搶包山比賽於長洲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進行,分為個人計分賽及接力邀請賽兩項賽事。每年的賽事不只有本地選手,亦有來自外地的參賽者,而2012年的活動當天更突破2000名觀眾,堪稱香港全年盛事之一。

個人賽分為男女子兩組比賽,男女子組分別計分。男子組設冠、亞、季軍獎項各一名;女子組設冠軍獎項一名。他們需 於指定時間及範圍內摘取包子總分數最高者為勝。若參賽者總分相同,大會將以選拔賽成績決定名次。郭嘉明(曾連續三年奪得搶包山比賽冠軍)說:「搶包山的必勝秘訣是,手掌大,手力夠!」

接力邀請賽只限8隊參加隊伍 ,以3人為一組。邀請鄰近地方及長洲社團組織參加比賽,以速度競賽,摘取指定數量的包子。

搶包山計分制

  1. 高層的包每個九分,包底紙印有「平安」字樣。
  2. 中層的包每個三分,包底紙印有「長洲」字樣。
  3. 低層的包每個一分,包底紙是空白的。

為安全起見,完成祭祀儀式和比賽後,大會會以排隊方式派發真正的「平安包」予市民 。

象徵

[编辑]

節日

[编辑]

長洲太平清醮又叫「包山節」,在每年四月初連續三日三夜舉行。包山節期間有宗教儀式,所以有人說包山節是宗教節日。長洲村民認為吃過「包山」上的供神包子,可獲神明保祐。越高的包,越有神效;吃得愈多,福氣愈大。因此在主禮人一聲令下,參加搶包的人就會爭先恐後,從四面八方攀上包山搶包,務求拿到最多分量的「平安包」。

文化

[编辑]

饅頭、包子據說是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發明的。那時南方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很野蠻,被稱為「蠻夷」。每逢祭祀的時候,他們總要取人頭當貢品,為的是討鬼神的歡喜,保佑他們的子孫後代免災避難,興旺發達。諸葛亮不忍,又不能改變他們的宗教信仰,就決定想出一個萬全之策。用米酒、麵粉捏成人頭的模樣,裏面還包上牛羊肉的餡,然後放在蒸籠裡蒸熟。祭祀活動開始時,諸葛亮命人將這些麵粉做的「人頭」放在供奉桌上。祭祀活動完成後,諸葛亮將包子分給每一個人享用,並告訴他們享用後可以消災避難。利用包子來祭祀鬼神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了。

相關

[编辑]

相似食品

[编辑]

亞洲

[编辑]

紅龜粿又稱紅龜糕,代表福氣、榮祿和長壽。流行於福建、廣東、臺灣與南洋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它是當地華人在節慶祭祀時,必備的糯米製貢品。

俄羅斯

[编辑]

麵包在俄羅斯文化中象徵熱情好客。俄羅斯人把它視為最受尊敬的食品,因為它代表著富裕和收穫。他們大多由小麥製成。俄羅斯人會用鹽配麵包一起享用,他們替這食品命名為“麵包和鹽”。與此同時,鹽亦象徵友誼永固。傳統的俄羅斯問候語“Khleb da sol!”(Хлебдасоль!“麵包和鹽!”)是客人對主人家表示祝福的意思。

猶太

[编辑]

猶太新年有一種傳統的麵包名為哈拉。它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螺旋形狀,但它在新年的時候會製作成圓形,代表循環的生活沒有結束,生生不息。此外,猶太人讀聖經時,習慣將麵包浸入蜂蜜,代表祝福來年的生活甜蜜和幸福。

平安包的商機

[编辑]

售賣地點和時間

[编辑]

原本香港只有在長洲才可找到平安包,但現在其他麵包店看準各區消費者的需求,都會在太平清醮期間出售平安包,增加利潤。 至於長洲當地,平安包原本只會在太平清醮期間出現,但現在卻變成一年四季也充斥著「平安包」-由真的麻蓉包,到不同類型的「平安包」商品,吸引遊客消費。

平安包紀念品

[编辑]

現時長洲有一些紀念品商舖專賣平安包紀念品,它們會全年售賣一些平安包的衍生產品,如平安皮雪糕各和茶餅,甚至是不能吃的手機繩、印章、磁石、滑鼠墊、散紙包、坐墊、耳環、平安扇及屏幕拭擦用具等。 這些產品雖沒有作過祭祀,但是仍然大受遊客歡迎。#

相關新聞

[编辑]

包山意外

[编辑]

於1978年的「搶包山」活動中,包山的竹棚突然倒塌,釀成24人壓斷手腳的慘劇。自此之後,政府下令禁止舉行「搶包山」,活動停辦了27年。其間,長洲太平清醮只設有包山,而沒有搶包山活動。在沒有搶包山的醮期裡,主辦單位就以人人有份的「派平安包」形式來代替「搶包」。儘管如此,當地人仍對搶包山的活動念念不忘。後來,長洲居民組織與政府多方斡旋後,終於在2005年獲得香港政府批准重辦,原本用來搶包山的真包子,亦已改用由塑膠包取代。及後,政府更將此活動比賽化,搶得最多包者為勝出者,堪稱香港今年盛事之一。

食環署風波

[编辑]

2011年長洲太平清醮期間,兩間大會指定製作平安包的老店突然因「不乎合衛生」被食環署警告,禁止在店外蒸包及蓋印。其中一間店舖「郭錦記」次日休業一天無聲抗議,另一間則減產三成,每人限買四個,更一度在店外為包蓋印。遊客認為食環署過於官僚,令氣氛大為失色。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主席翁志明更指翌日醮期安放神祉的竹棚發生的火警可能因食環署做法觸怒北帝爺而起,如果長洲因此再發生瘟疫,食環署需負上責任。

[1]

2012年,食環署與兩家生產平安包餅店商議後,署方同意發出臨時牌照,供兩家餅店可設臨時工場為平安包蓋印及供應,達致雙贏局面。

[2]

平安包老字號

[编辑]

每年太平清醮期間,被大會指定平安包供應商的郭錦記門外定必大隊長龍。經營了三十多年的郭錦記,有如一眾傳統餅店,以前鋪後廠方式運作,只有一個約高六呎的蒸爐,每次可放進二百個平安包。用來搶包山的包子已改用塑膠包取代,但在北帝廟前用來供奉的三座包山,仍依照傳統以真包製成。每座有近八千個包子的包山,加上分派給居民及供遊客購買的逾五萬個包子,全由長洲老字號餅店郭錦記負責。平安包每個售六至七元。

[3]

[4]

參考

[编辑]
  1.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511/15243413
  2. ^ http://heriporter.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21.html
  3. ^ Zeng, Jia. “香江漫話:香港長洲小島的太平清醮遺產.” WWW.HKCNA.HK. Hong Kong Chinese News Agency. 10 May. 2011. Web. 20 Nov. 2012.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510/98379.shtml
  4. ^ 《新平安包》,點點長洲http://dimdimcheungchau.hk/The-New-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