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 (北朝)
刘丰(?—549年5月13日到6月10日之间),字丰生,代人[1][2],普乐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自称祖籍河间郡乐城县(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3],北魏、东魏官员。
生平
[编辑]刘丰家族世代为部落大人,父亲刘提是北魏河南公[1]。刘丰姿态雄武、气概豪迈,果断刚毅过人,有口才,喜欢谈论军事。破六韩拔陵叛乱时,刘丰因守城有功,出任普乐郡太守,封山鹿县公。永安初年,刘丰出任灵州镇城大都督。贺拔岳与灵州刺史曹泥不和,刘丰协助曹泥守城,贺拔岳准备亲自讨伐曹泥时,被侯莫陈悦所杀。大统元年(535年),西魏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向东进发归附东魏,当时曹泥对待可朱浑道元非常好,刘丰也和可朱浑道元有很深的交情,可朱浑道元对刘丰说高欢英俊威武,能实现大业,刘丰自此就有归附高欢的心思,于是提供物资将可朱浑道元送走[4][5]。大统二年(536年),宇文泰任命刘丰为卫大将军,刘丰不接受,和岳父曹泥派遣使者请求归附东魏。宇文泰就派遣行台赵善、大都督万俟受洛干再度围攻灵州,引黄河水淹灵州城,离城墙最高处只有四尺,曹泥和刘丰坚守城市不撤退[6]。高欢命令阿至罗发动三万骑兵径直渡过灵州,绕到西魏军队后方,俘获马五十匹,西魏军队撤退,高欢派遣骑兵迎接曹泥和刘丰,将灵州剩余的五千户一起带走[7][8]。高欢上表皇帝任命刘丰为平西将军、南汾州刺史[9]。刘丰与众将征讨,平定外寇和内乱。元象元年(538年),刘丰又参与河桥之战,刘丰功劳很多,高欢握着刘丰的手赞赏他[10],当时商议想要追击西魏军,高欢命令想要追击的站在西侧,不愿追击的站在东侧,只有东雍州刺史潘乐和刘丰站在西侧,高欢赞赏二人,但因为大多数人不同意追击所以撤兵 [11][12]。武定元年(543年),宇文泰进攻洛阳,高欢命令斛律金统帅刘丰和步大汗萨等人率领步兵骑兵数万人据守河阳城抵御宇文泰[13]。高欢又派刘丰率领数千骑兵追击宇文泰,自己率领大部队东归[14]。宇文泰将王思政从玉璧招来,命令他镇守弘农郡,王思政进入州城,下令打开城门,解下自己的衣服躺着,慰问勉励将士,以显示不害怕东魏。几天后,刘丰到达州城下,忌惮王思政,不敢进入,率领军队撤退[15][16][17][18]。刘丰入朝出任左卫将军,又出任殷州刺史[19]。
武定四年(546年),刘丰跟随高欢参与玉璧之战,当时高欢患病,无法攻克玉璧城,就召集众将,共同讨论行动方案。高欢对大司马斛律金、司徒韩轨、左卫将军刘丰等人说:“我每次同段韶讨论军事,都能听到许多高见,如果让他来参谋,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劳累了。我担心局势危急,恐怕出现不测,准备委托段韶承担邺城的重任,怎么样?”斛律金等人回答说:“知臣莫如君,实在没有超过段韶的了。”[20][21]武定四年十一月,高欢病重,在晋阳召见世子高澄,对高澄说:“可朱浑道元和刘丰远道而来投奔我,必定没有异心。”[22][23][24]
武定五年(547年)正月,侯景反叛,大将军高澄派遣司空韩轨、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贺拔仁[25]、可朱浑道元、左卫将军刘丰等人统帅军队前往讨伐[26]。侯景的外援萧渊明和胡贵孙被高岳击败,武定五年十二月,侯景率领部下驻扎在涡阳,和刘丰等人对峙。侯景派人对慕容绍宗说:“您几位是为了送客人呢,还是为了一决雌雄呢?”慕容绍宗说:“想要和您一决胜负。”慕容绍宗于是顺风布阵,侯景关闭营寨大门,等待风停后才出。慕容绍宗说:“侯景多诡计,喜欢攻人后侧。”慕容绍宗让人防备,果然被他言中。侯景命令士兵都披上短甲,手执短刀,杀入东魏军阵,只是低头而视,瞧准东魏士兵的小腿和马腿砍去。东魏军队于是战败,慕容绍宗落马,刘丰受伤,显州刺史张遵业被侯景俘虏[27][28][29]。慕容绍宗和刘丰都逃到谯城,斛律光和张恃显怪罪他们,慕容绍宗说:“我打的仗多了,从未见过侯景这样难以击败的,你们和他交手试试看!”[30]
武定六年八月庚寅(548年9月19日),高澄以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大行台,与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等人率领步兵和骑兵十万人前往颍川讨伐王思政[31][32][33][34][35][36][37]。起初,有谶纬说大鱼在道路上行走,百姓很苦恼。刘丰因此提出水攻的策略,在洧水上修筑堤坝提高水位来灌城,洧水水位上涨,长社城大多倒塌毁坏,鱼和鳖都在城市中游动。从上年的九月到次年的四月,长社将要被攻破。刘丰和行台慕容绍宗、慕容永珍看到北方有白气,就一起进入船只躲避,突然有风暴从东北方刮来,中午时分变的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船的缆绳忽然断绝,漂泊到长社城下,西魏城中守军用长钩子勾住船,弓弩一起发射,慕容绍宗投水溺死,刘丰游向土山,被水浪冲击,不能到达,被西魏守军射死[38]。王思政将慕容绍宗和刘丰的遗体取回,以礼安葬[39][40]。刘丰健壮勇敢善于作战,受到东魏众将的推崇,死的那天,东魏朝廷内外惊骇惋惜,赠予刘丰大司马、司徒公、尚书令,谥号忠武[41],儿子刘晔继承爵位[42][43]。
刘丰的八个儿子都不是嫡妻曹夫人所生,每一个儿子的生母去世,所有的儿子们都为她服丧三年。武平年间,刘晔的生母去世,他所有的弟弟们都请求辞官守丧,朝廷赞赏他们的孝义但不同意辞官[44]。
北齐建国后,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元年六月壬午(550年7月3日)诏令,已故殷州刺史刘丰等人辅佐先帝,协助治理皇室基业,有的不幸早年去世,有的以身殉职,可以派遣使者到墓地进行祭奠,并安抚慰问他们的妻子儿女,安慰兼及活着或死去的人[45][46],之后追赠刘丰为高昌王[47]。皇建元年十一月庚申(560年12月15日),齐孝昭帝高演诏令将刘丰等七人合祭于高澄的宗庙之中[48][49]。
家庭
[编辑]父亲
[编辑]- 刘提,北魏河南公
夫人
[编辑]- 曹氏,灵州刺史曹泥之女
儿子
[编辑]孙子
[编辑]- 刘感,唐朝骠骑将军、泾州总管、平原忠壮公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元和姓纂·卷五·407》:【河南】代为部落大人。魏有河间公提,生丰,以司徒封,为河间刘氏。孙感。唐泾州总管、平原公。感生孝则。孝则曾孙公济,工部尚书。丰生孙龙,将作大匠。丰曾孙法琮,唐右金吾将军。琮从弟尚嶷 、伟。尚嶷,右金吾将军、隋梁州总管、洛阳公。伟曾孙贞眘,泾州刺史。并代人。
- ^ 《元和姓纂四校记·卷五·407·A》:[岑校]河南 魏有河间公提生丰以司徒封为河间刘氏。 北齐书二七刘丰传,丰站没,赠大司马、司徒公、尚书令。“以司徒封为河间刘氏”一语,当有夺误。“河间”疑应作“河南”,前文已著“河间”且标题亦作“河南”也。
- ^ 《北齐书校勘记·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四》:普乐人也 御览卷二七五无此四字,却有“本出河间乐城”六字,不知所出。可能是北齐书此传原文。
- ^ 《北齐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灵州刺史曹泥女婿刘丰与元深相交结,元因说丰以高祖英武非常,克成大业,丰自此便有委质之心,遂资遣元。
-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灵州刺史曹泥待元甚厚。泥女婿刘丰生与元深相结,遂资遣元。
-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刘丰字丰生,普乐人也。有雄姿壮气,果毅绝人。破六韩拔陵之乱,以守城功,除普乐太守,山鹿县公,灵州镇城大都督。贺拔岳与灵州刺史曹埿不睦,丰助埿守。岳将自讨埿,为侯莫陈悦所杀。周文帝遣行台赵善、大都督万俟受洛干复来攻围,引河灌之,埿与丰坚守不下。
- ^ 《北齐书·卷二·帝纪第二》:三年正月甲子,神武帅厍狄干等万骑袭西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入其城,禽其刺史费也头斛拔俄弥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张琼以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以归。西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刘丰遣使请内属。周文围泥,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神武命阿至罗发骑三万径度灵州,绕出西军后,获马五十匹,西师乃退。神武率骑迎泥、丰生,拔其遗户五千以归,复泥官爵。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三年正月甲子,神武帅库狄干等万骑袭西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入其城。擒其刺史费也头贺拔俄弥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张琼以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以归。西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刘丰,遣使请内属。周文围泥,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神武命阿至罗发骑三万,径度灵州,绕出西军后。获马五十匹。西师乃退。神武率骑迎泥、丰生,拔其遗户五千以归,复泥官爵。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普乐刘丰,复叛降东魏,魏人围之,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东魏丞相欢发阿至罗三万骑径度灵州,绕出魏师之后,魏师退。欢帅骑迎泥及丰,拔其遗户五千以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丰乃东奔神武,神武以丰为南汾州刺史。河阴之役,丰功居先,神武执其手嗟赏之。
- ^ 《北齐书·卷十五·列传第七》:后破周师于河阴,议欲追之,令追者在西,不愿者东,唯乐与刘丰居西。神武善之,以众议不同而止。
-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后从破周师于河阴,议欲追之,令追者在西,不愿者东,唯乐与刘丰居西。神武善之,以众之不同而止。
- ^ 《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城西叛,周文帝入寇洛阳。高祖使金统刘丰、步大汗萨等步骑数万守河阳城以拒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 ^ 《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未至而班师,复命思政镇弘农。思政入弘农,令开城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数日后,东魏将刘丰生率数千骑至城下,惮之,不敢进,乃引军还。
- ^ 《北齐书·卷二·帝纪第二》:神武使刘丰追奔,拓地至弘农而还。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豫、洛二州平,神武使刘丰追奔徇地,至恒农而还。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
- ^ 《北齐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刘丰,字丰生,普乐人也。有雄姿壮气,果毅绝人,有口辩,好说兵事。破六韩拔陵之乱,丰以守城之功,除普乐太守。魏永安初,除灵州镇城大都督。周文授以卫大将军,丰不受,乃遣攻围,不克。丰远慕高祖威德,乃率户数万来奔。高祖上丰为平西将军、南汾州刺史。遂与诸将征讨,平定寇乱。又从高祖破周文于河阴,丰功居多,高祖执手嗟赏。入为左卫将军,出除殷州。
- ^ 《北齐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司徒韩轨、左卫将军刘丰等曰:“吾每与段孝先论兵,殊有英略,若使比来用其谋,亦可无今日之劳矣。吾患势危笃,恐或不,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
- ^ 《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及征玉壁,攻城未下,神武不豫。谓大司马斛律金、司徒韩轨、左卫将军刘丰等曰:“吾每谓孝先论兵,殊有英略,若比来用其谋,可无今日之劳矣。吾患危笃,欲委孝先以邺下事,若何?”金等咸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者。”
- ^ 《北齐书·卷二·帝纪第二》:神武谓世子曰:“我虽疾,尔面更有余忧色,何也?”世子未对。又问曰:“岂非忧侯景叛耶?”曰:“然。神武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厍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贺拔焉过儿朴实无罪过。潘相乐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相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神武谓世子曰:“我虽疾,尔面更有余忧色,何也?”世子未对。又问曰:“岂非忧侯景叛邪?”曰:“然。”神武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库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贺拔焉过儿朴实无罪过,潘相乐今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相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九》:欢谓澄曰:“我虽病,汝面更有余忧,何也?”澄未及对,欢曰:“岂非忧侯景叛邪?”对曰:“然。”欢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之志,顾我能畜养,非汝所能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库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潘相乐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
- ^ 《魏书校勘记·卷十二·帝纪第十二·19》:仪同三司贺拔胜 按本书卷八0、周书卷一四贺拔胜传,胜自梁还,即入西魏,大统十年〈五四四〉死于关中,至本年已先死三年,且从未入东魏,岂得为东魏“讨侯景”。张森楷云:“‘胜’疑是‘仁’之讹。”当是。
- ^ 《魏书·卷十二·帝纪第十二》:辛亥,司徒侯景反,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应之。景入据颍城,诱执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遣司空韩轨,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贺拔胜、可朱浑道元,左卫将军刘丰等帅众讨之。
- ^ 《北齐书·卷十三·列传第五》:及高祖崩,侯景叛,世宗征岳还并,共图取景之计。而梁武帝乘间遣其贞阳侯明率众于寒山,拥泗水灌彭城,与景为掎角声援。岳总帅诸军南讨,与行台慕容绍宗等击明,大破之,临阵擒明及其大将胡贵孙,自余俘馘数万。景乃拥众于涡阳,与左卫将军刘丰等相持。岳回军追讨,又破之,景单骑逃窜。六年,以功除侍中、太尉,余如故,别封新昌县子。又拜使持节、河南总管、大都督,统慕容绍宗、刘丰等讨王思政于长社。思政婴城自守,岳等引洧水灌城。绍宗、刘丰为思政所获,关西出兵援思政,岳内外防御,甚有谋算。
- ^ 《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及神武崩,侯景叛,梁武乘间遣其贞阳侯明于寒山,拥泗水灌彭城,与景为掎角声援。岳总诸军南讨,与行台慕容绍宗击破明,禽之。景仍于涡阳与左卫将军刘丰等相持。岳又破之。以功除太尉。又统慕容绍宗、刘丰等攻王思政于长社。岳引洧水灌城。绍宗、刘丰为思政所获。西魏出兵援思政,岳内外防御,城不没者三板。会文襄亲临,数日克城,获思政等。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慕容绍宗引军击侯景,景辎重数千两,马数千匹,士卒四万人,退保涡阳。绍宗士卒十万,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景使谓之曰:“公等为欲送客,为欲定雌雄邪?”绍宗曰:“欲与公决胜负。”遂顺风布陈。景闭垒,俟风止乃出。绍宗曰:“侯景多诡计,好乘人背。”使备之,果如其言。景命战士皆被短甲,执短刀,入东魏陈,但低视,斫人胫马足。东魏兵遂败,绍宗坠马,仪同三司刘丰生被伤,显州刺史张遵业为景所擒。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绍宗、丰生俱奔谯城,裨将斛律光、张恃显尤之,绍宗曰:“吾战多矣,未见如景之难克者也。君辈试犯之!”
- ^ 《魏书·卷十二·帝纪第十二》:秋八月甲戌,以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大行台,与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等讨王思政于颍川,引洧水灌其城。
- ^ 《魏书校勘记·卷十二·帝纪第十二·二三》:秋八月甲戌 按本年八月己丑朔,无“甲戌”。北史卷五魏纪五“甲戌”系于四月,乃误删“秋八月”所致,不足据。当从北史卷六齐纪上作“八月庚寅”。
-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甲戌,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等讨王思政于颍川,引洧水灌其城。
- ^ 《北史校勘记·卷五·魏本纪第五·四八》:甲戌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等讨王思政于颍川 魏书“甲戌”上有“秋八月”三字,下有“以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大行台,与”十五字。按此承上文,则当是四月甲戌。但本书卷六齐文襄纪言高澄遣慕容绍宗、高岳、刘丰等攻王思政是在八月庚寅。据本书卷六二王思政传,称大统十四年(即武定六年,公元五四八)“九月,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不可能高岳等四月受命,九月方到颍川。疑作“八月”是。但通鉴卷一六一亦作四月甲戌。当是以是年四月壬戌朔,甲戌为十三日;八月己丑朔,月内无甲戌之故。疑此及魏书之“甲戌”亦误,当从齐文襄纪作“八月庚寅”(八月二日)。又此次战役,东魏将帅为高岳、慕容绍宗、刘丰三人,历见相关纪传。此脱慕容绍宗,而多出韩轨。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八月庚寅,还晋阳。使大行台慕容绍宗与太尉高岳、大都督刘丰讨王思政于颍川。
- ^ 《周书·卷二·帝纪第二》:是岁,东魏遣其将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率众十余万,围王思政于颍川。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一》:甲戌,东魏遣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将步骑十万攻魏王思政于颍川。
- ^ 《魏书·卷十二·帝纪第十二》:武英殿本夏四月,大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遇暴风,溺水死。
- ^ 《周书·卷十八·列传第十》: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岳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思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岳众不敢当,引军乱退。岳知不可卒攻,乃多修营垒。又随地势高处,筑土山以临城中。飞梯火车,昼夜攻之。思政亦作火攒,因迅风便投之土山。又以火箭射之,烧其攻具。仍募勇士,缒而出战。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齐文襄更益岳兵,堰洧水以灌城。城中水泉涌溢,不可防止。悬釜而炊,粮力俱竭。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容永珍共乘楼船以望城内,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俄而大风暴起,船乃飘至城下。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绍宗穷急,投水而死。丰生浮向土山,复中矢而毙。生擒永珍。思政谓之曰:“仆之破亡,在于晷漏。诚知杀卿无益,然人臣之节,守之以死。”乃流涕斩之。并收绍宗等尸,以礼埋瘗。
- ^ 《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月,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杀伤甚众。岳又筑土山以临城中,飞梯火车,尽攻击之法。思政亦作火,因迅风便投之土山。又射以火箭,烧其攻具。仍募勇士,缒而出战,据其两土山,置楼堞以助防守。齐文襄更益兵,堰洧水以灌城。时虽有怪兽,每冲坏其堰。然城被灌已久,多亦崩颓。岳悉众苦攻。思政身当矢石,与士卒同劳苦。岳乃更修堰,作铁龙杂兽,用厌水神。堰成,水大至。城中泉涌溢,悬釜而炊,粮力俱竭。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容永珍意以为闲,共乘楼船以望城内,令善射人俯射城中。俄而大风暴起,船乃飘至城下。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绍宗窃急,透水而死。丰生浮向土山,复中矢而毙。禽永珍,并获船中器械。思政谓永珍曰:“仆之破亡,在于晷漏。诚知杀卿无益,然人臣之节,守之以死。”乃流涕斩之。并收绍宗等尸,以礼埋瘗。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东魏高岳等攻魏颍川,不克。大将军澄益兵助之,道路相继,逾年犹不下。山鹿忠武公刘丰生建策,堰洧水以灌之,城多崩颓,岳悉众分休迭进。王思政身当矢石,与士卒同劳苦,城中泉涌,悬釜而炊。太师泰遣大将军赵贵督东南诸州兵救之,自长社以北,皆为陂泽,兵至穰,不得前。东魏人使善射者乘大舰临城射之,城垂陷,燕郡景惠公慕容绍宗与刘丰生临堰视之,见东北尘起,同入舰坐避之。俄而暴风至,远近晦冥,缆断,飘船径向城,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绍宗赴水溺死,丰生游上,向土山,城上人射杀之。
- ^ 《北齐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王思政据长社,世宗命丰与清河王岳攻之。丰建水攻之策,遂遏洧水以灌之,水长,鱼鳖皆游焉。九月至四月,城将陷。丰与行台慕容绍宗见北有白气,同入船。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绝,漂至城下。丰游水向土山,为浪所激,不时至,西人钩之。并为敌人所害。丰壮勇善战,为诸将所推。死之日,朝野骇惋。赠大司马、司徒公、尚书令,谥曰忠。子晔嗣。
-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及王思政据长社,丰与高岳等攻之。先是讹言大鱼道上行,百姓苦之。丰建水攻策,遏洧水灌城,水长,鱼鳖皆游焉。城将陷,丰与行台慕容绍宗见〔北有白气,同入船。〕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绝,漂至城下。丰拍浮向土山,为浪激,不时至。西人钩之,并为敌所害。丰壮勇善战,死日,朝野骇惋。赠大司马、司徒公、尚书令,谥武忠。子晔嗣。
-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八子俱非嫡妻所生。每一子所生丧,诸子皆为制服三年。武平中,暐所生丧,诸弟并请解官,朝廷义而不许。
- ^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诏故太傅孙腾、故太保尉景、故大司马娄昭、故司徒高昂、故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故领军万俟干、故定州刺史段荣、故御史中尉刘贵、故御史中尉窦泰、故殷州刺史刘丰、故济州刺史蔡俊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殒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
- ^ 《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壬午,诏故太傅孙腾、故太保尉景、故大司马娄昭、故司徒高敖曹、故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故领军万俟干、故定州刺史段荣、故御史中尉刘贵、故御史中尉窦泰、故殷州刺史刘丰、故济州刺史蔡俊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殂,或陨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
- ^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刘感,岐州凤泉人,后魏司徒高昌王丰生之孙也。
- ^ 《北齐书·卷六·帝纪第六》:庚申,诏以故太师尉景、故太师窦泰、故太师太原王娄昭、故太宰章武王厍狄干、故太尉段荣、故太师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师高乾、故司徒莫多娄贷文、故太保刘贵、故太保封祖裔、故广州刺史王怀十二人配飨太祖庙庭,故太师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韩轨、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故太师高昂、故大司马刘丰、故太师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绍宗七人配飨世宗庙庭,故太尉河东王潘相乐、故司空薛脩义、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配飨显祖庙庭。
- ^ 《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庚申,诏以故太师尉景、故太师窦泰、故太师太原王娄昭、故太宰章武王库狄干、故太尉段荣、故太师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师高乾、故司徒莫多娄贷文、故太保刘贵、故太保封祖裔、故广州刺史王怀十二人配飨太祖庙庭;故太师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韩轨、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故太师高昂、故大司马刘丰、故太师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绍宗十一人配飨世宗庙庭;故太尉河东王潘相乐、故司空薛修义、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配飨高祖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