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鑄幣法
外观
帝国鑄幣法(德語:Reichsmünzordnung,德语发音:[ˈʁaɪçsˌmʏntsˌʔɔʁdnʊŋ])是由神圣罗马帝国所頒布的铸币法令,即“皇家铸币法令”,旨在统一16世纪以來神圣罗马帝国境內各个国家使用的各种不同貨幣的狀況。
这项法令于 16 世纪 30 至 60 年代在奥格斯堡议会分阶段颁布,但并未被帝国境内所有诸侯完全采纳。
1524 年,查理五世在埃斯林根颁布了第一部帝國鑄幣法,宣布科隆马克为硬币重量的通用标准。但由于帝国内其他较大的公国們的抗议,该法令从未实施。
1551年,克罗伊泽(Kreuzer)被引入作为小额银币的标准,72 克罗伊泽相当于 1古爾登,或 1 银古爾登格罗申 。银泰勒的價值則被定为68克罗伊泽。
虽然官方推出了帝国金币(Reichsgoldgulden)[1] ,但只铸造了几年。
而之後金币和银币(Gulden 与 Guldengroschen)之間的價值定义出現了问题,因为金币的价值往往高于银币的价值,很快Gulden的实际交易价格就超过了官方規定的72克罗伊泽。这导致斐迪南一世在 1559 年废除了金币和银币挂钩的官方标准。 古尔登现在被设定为75克罗伊泽,並讓杜卡特引入帝國成为另外的金币,而原先价值為60克罗伊泽的古尔登格罗申逐渐被塔勒取代。
1566 年,国会被迫承认新的现状,并推出帝国泰勒(Reichstaler,重 29.23 克,含银量 88.9%)來作为帝国的官方硬币。泰勒 (Taler) 從此開始在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境內使用直到18世纪初。
参考資料
[编辑]- ^ or Goldgulden. "Goldgulden" is strictly a tautology, as "Gulden" itself already means gold coin, but because of the silver Guldengroschen, "Goldgulden" was used for disambiguation.
其他資料
[编辑]- Eduard Döring: 《耳朵、关节、质量和遗传学手册》 ,科布伦茨 1854 年,第 137 页。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