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5月22日) |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右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人,东汉史学家。汉成帝时越骑校尉班况之孫。汉哀帝时广平太守班稚之子。姑母班婕妤是汉成帝嫔妃。班彪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父亲,與前兩位合稱「三班」。儒学世家。
生平
[编辑]班彪年紀在二十餘歲的時候,更始帝敗,三輔大亂,曾投靠天水的隗囂避難,並在此時撰寫了《王命論》給隗囂,但隗囂始終不能體寤。於是班彪遂逃避兵乱轉投河西窦融麾下,當時的河西大將軍竇融任命班彪爲從事,以師友之道接待。後來,班彪乃爲窦融規劃計策,以防止隗囂的進攻。等到窦融征還京師,光武帝詢問:「所上章奏,誰與參之?」窦融答說:「皆從事班彪所爲。」於是班彪得已被光武帝召見,舉司隸茂才,拜臨淮郡徐县令,但此后不久因病退职。
班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閒。补充了《史记》,作《史记后传》65篇,为班固《前汉书》打定了基础。
後來,班彪復辟司徒玉況府[1],後對東漢朝庭多項政策,尤其建武二十八年(52年),堅定光武帝不接受北匈奴和親歸附的請求,以免歸附的南匈奴生變,且為光武提供拒絕的答詞[2],又東漢護羌校尉府、護烏桓校尉府的設立都是班彪提出的。[3][4]
歷史貢獻
[编辑]班彪建議光武帝不接受北匈奴和親歸附的請求,以及建議恢復護烏桓校尉府,加強對降附的烏桓、鮮卑管理,無疑對完成耿國的戰略建議、祭肜的戰略執行提供了輔助。
東漢初,光武用耿國之戰略[5],班彪、祭肜的建議與經營北方、東北方邊郡,令南匈奴、烏桓、鮮卑成功內附,遺子入侍,成為東漢保護北方、東北方的「保塞三族」[6][7][8],達成以夷制夷。由漢明帝永平元年(58年)完成戰略設置到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鮮卑反叛中間約四十年,東漢的北方、東北方很少遭到兵禍,其中北匈奴只南下"兩次"都被擊敗,而轉向騷擾東漢西北方的河西三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夫餘、高句麗、濊貊都內附,不敢攻擊邊郡。「西自武威,東盡玄菟及樂浪,胡夷皆來內附,野無風塵。乃悉罷緣邊屯兵。」近2000公里的防線減少大量士兵的屯守,四十年以來為東漢朝庭省下極大軍費,更大大減少兵民傷亡,並保障東漢穩定,為「明章之治」、「永元之隆」打下基礎。而保塞三族更為了得到東漢的獎賞,不斷將北匈奴作為獵物狩獵,用北匈奴人的首級、俘虜換取東漢的金錢賞賜,這也是北匈奴日漸衰弱,轉而帶領西域諸國騷擾東漢西北方的原因,後來班超出使西域,加上北匈奴不斷被漢軍及保塞三族削弱,北匈奴連西北邊郡也不能騷擾,只能透過阻礎東漢經營西域以延長生存空間。此時,形成北匈奴既不能攻擊邊郡,守塞三族又能狩獵北匈奴物資自用兼立功得到獎賞的局面,以夷制夷達到極致的平衡。
可惜後來,東漢竇太后、竇憲不理大臣宗意認為鮮卑會在北匈奴滅後,失去搶掠物資及立功的目標會轉來禍害東漢邊郡,執意發動多次以滅北匈奴的戰爭,在91年滅北匈奴,而且竇憲也沒有遵照原定戰前答應南匈奴的戰略目標,讓南匈奴回到漠北,不理袁安的反對,要扶持已投降的北匈奴人為自己所用,導致鮮卑借機佔領漠北,而鮮卑失去北匈奴作為抄掠資源自用、立功換錢的目標,由公元97年開始叛漢,變成時降時叛的狀態,南匈奴、烏桓、高句麗、濊貊、夫餘等也開始像鮮卑一樣時叛時附,至此,光武、明帝、耿國、班彪、祭肜促成的以夷制夷的戰略平衡被嚴重破壞,導致東漢中期開始邊境不安,軍費大增,邊民、士兵慘死,該區經濟也被破壞。保塞制度被破壞後,北方、東北方軍費的直接增加,不下平定三大羌亂的費用,以致東漢國庫空虛,時人號「三空之厄」(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成為東漢衰亡的一大原因。
世系图
[编辑]班壹 | |||||||||||||||||||||||||||||||
班孺 | |||||||||||||||||||||||||||||||
班长 | |||||||||||||||||||||||||||||||
班回 | |||||||||||||||||||||||||||||||
班况 | |||||||||||||||||||||||||||||||
班伯 | 班斿 | 班稚 | 班婕妤 | ||||||||||||||||||||||||||||
班嗣 | 班彪 | ||||||||||||||||||||||||||||||
班固 | 定远侯班超 | 班昭 | |||||||||||||||||||||||||||||
定远侯班雄 | 班勇 | ||||||||||||||||||||||||||||||
定远侯班始 | |||||||||||||||||||||||||||||||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漢書·敘傳》
- 《后汉书·班彪列传》
- ^ 《後漢書.班彪傳》彪復辟司徒玉況府。時東宮初建,諸王國竝開,而官屬未備,師保多闕。彪上言曰:......
- ^ 《後漢書.南匈奴傳》二十八年,北匈奴復遣使詣闕,貢馬及裘,更乞和親,并請音樂,又求率西域諸國胡客與俱獻見。帝下三府議酬荅之宜。司徒掾班彪奏曰: 臣聞孝宣皇帝勑邊守尉曰:「匈奴大國,多變詐。交接得其情,則却敵折衝;應對入其數,則反為輕欺。」今北匈奴見南單于來附,懼謀其國,故數乞和親,又遠驅牛馬與漢合巿,重遣名王,多所貢獻,斯皆外示富強,以相欺誕也。臣見其獻益重,知其國益虛,歸親愈數,為懼愈多。然今旣未獲助南,則亦不宜絕北,羈縻之義,禮無不荅。謂可頗加賞賜,略與所獻相當,明加曉告以前世呼韓邪、郅支行事。.......
- ^ 《後漢書.西羌傳》建武九年(33年),隗囂死,司徒掾班彪上言:「今涼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髮左袵,而與漢人雜處,習俗旣異,言語不通,數為小吏黠人所見侵奪,窮恚無聊,故致反叛。夫蠻夷寇亂,皆為此也。舊制益州部置蠻夷騎都尉,幽州部置領烏桓校尉,涼州部置護羌校尉,皆持節領護,理其怨結,歲時循行,問所疾苦。又數遣使驛通動靜,使塞外羌夷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備。今宜復如舊,以明威防。」光武從之,即以牛邯為護羌校尉,持節如舊。
- ^ 《後漢書.烏桓傳》是時四夷朝賀,絡驛而至,天子乃命大會勞饗,賜以珍寶。烏桓或願留宿衞,於是封其渠帥為侯王君長者八十一人,皆居塞內,布於緣邊諸郡,令招來種人,給其衣食,遂為漢偵候,助擊匈奴、鮮卑。時司徒掾班彪上言:「烏桓天性輕黠,好為寇賊,若乆放縱而無緫領者,必復侵掠居人,但委主降掾史,恐非所能制。臣愚以為宜復置烏桓校尉,誠有益於附集,省國家之邊慮。」帝從之。於是始復置校尉於上谷寗城,開營府,并領鮮卑,賞賜質子,歲時互市焉。 及明、章、和三世,皆保塞無事。
- ^ 是時烏桓、鮮卑屢寇外境,國素有籌策,數言邊事,帝器之。及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款塞稱藩,願扞禦北虜。事下公卿。議者皆以為天下初定,中國空虛,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國獨曰:「臣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復邊郡,使塞下無晏開之警,萬世有安寧之策也。」帝從其議,遂立比為南單于。由是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遠遁,中國少事。
- ^ 《後漢書.耿弇傳.附耿國》「帝從其議,遂立比為南單于。由是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遠遁,中國少事。」
- ^ 《後漢書.烏桓傳》「及明、章、和三世,皆保塞無事。」
- ^ 《後漢書.鮮卑傳》「明章二世,保塞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