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21屆坎城影展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21屆坎城影展
开幕影片亂世佳人
闭幕影片通往都柏林的岩石之路英语Rocky Road to Dublin (film)
(最後放映的角逐電影)
举办地点 法國坎城節慶宮
创办时间1946年
颁发奖项尚未頒發
主持人葛麗絲·凱莉
放映数目28(正式競賽片)[1]
2(非競賽片)
11(短片)
举行日期1968年5月10日至5月24日
官方网站festival-cannes.com/en
坎城影展 年表

第21屆坎城影展原定於1968年5月10日至5月24日在法國坎城節慶宮舉行,但由於1968年5月法國的社會動盪而被取消。[2][3]

背景

[编辑]

本屆影展的特點是之前圍繞朗格盧瓦事件的爭議。1968年2月9日,法國電影園(一個非盈利組織)的董事會會議上,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與動畫中心(取決於後者)決定免職電影園的導演和共同創始人亨利·朗格盧瓦英语Henri Langlois的職務。儘管他們不是多數人,但朗格盧瓦的支持者,如法蘭索瓦·杜魯福拒絕投票。[4] 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促成了這一決定,因為他想實施管理變革以在該機構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經過另一次投票,都爾安錫影展的導演皮埃爾·巴賓法语Pierre Barbin成為新的導演。[5]

亨利·朗格盧瓦是一個非常受歡迎和深受喜愛的人物,這一決定引發了法國新浪潮的電影製作人以及演員、評論家和影迷的大量抗議和示威,他們於2月12日在夏樂宮的電影資料館前示威。[6] 許多國際知名的電影導演,如查理·卓別林史丹利·庫柏力克羅伯托·羅塞里尼奧森·威爾斯路易斯·布紐爾,也發信支持朗格盧瓦,甚至威脅要取回他們之前交給電影資料館的電影副本。[7] 2月14日,又舉行了一次示威活動,但這次索邦大學的學生加入了藝術家的行列,這是接下來幾個月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前奏。法國電影製作人決定成立保護電影資料館委員會。在此刻,以上種種問題已不再是文化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4月22日,電影園大會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並投票決定恢復朗格盧瓦的資格,並獲得馬爾羅的批准,他也將政府代表從大會中撤出,但作為交換,將公共資金削減到最低限度。[8]

影展期間

[编辑]

該屆影展於5月10日開幕,由維克托·弗萊明執導的70毫米《亂世佳人》修復版。[9] 美國電影女演員、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擔任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主持人。[2]

法國電影界人士對巴黎發生的示威活動很敏感。5月10日至5月11日晚上,學生和警察在拉丁區發生了暴力衝突,這成為了路障的第一個晚上。在這些事件發生後,法國評論家協會發表聲明,要求影展的參與者參加定於5月13日舉行的支持罷工學生的示威活動,並呼籲暫停影展,並呼籲坎城影展的人們支持學生們“抗議警察的暴力鎮壓,這是對國家文化自由、大學的世俗傳統和民主原則的攻擊”。[10] 然而,該組織拒絕了。

5月17日,電影專業人士大會電影將軍聯盟(法語:États généraux du cinéma)在巴黎呼籲停止坎城影展。彼得·藍儂英语Peter Lennon的紀錄片《通往都柏林的岩石之路英语Rocky Road to Dublin》在影展上放映。本片是該屆影展放映的最後一部角逐電影。[11][12][13]

次日,5月18日,在導演尚盧·高達讓-加布里埃爾·阿爾比科科英语Jean-Gabriel Albicocco克勞德·貝黎和演員讓-皮埃爾·里奧在場的情况下,組織了電影資料館保護委員會成員一次小組討論會,討論亨利·朗格盧瓦事件。討論非常熱烈,前一天從巴黎抵達的法蘭索瓦·杜魯福解釋說,雖然火車被封鎖,工廠罷工,但繼續舉辦影展是簡直荒謬的。尚盧·高達相信,有了這次中斷,使電影將表現出對學生運動的聲援。克勞德·雷路許、讓-克洛德·卡里埃、女演員瑪莎·梅里爾以及評審團成員路易·馬盧羅曼·波蘭斯基與他們一同在舊節慶宮法语Palais Croisette尚·考克多廳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宣佈,為了聲援法國各地抗議的工人和學生,影展必須結束。[14][15] 隨後,路易·馬盧、莫妮卡·維蒂、羅曼·波蘭斯基和特倫斯·揚辭去了國際評委會的職務,而亞倫·雷奈、克勞德·雷路許、卡洛斯·索拉米洛斯·福曼則要求撤回他們的角逐電影。路易·馬盧宣佈“評審團不在本地工作”。[16]

波蘭斯基對這些措施持懷疑態度,因為這些方法讓他想起了共產黨人在他的祖國波蘭所做的事情,但最終支持取消該屆的影展。[2] 此外,來自蘇聯的詩人、評審團成員弗謝沃洛德·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英语Vsevolod Rozhdestvensky認為取消影展的想法令人髮指,以至於他甚至拒絕參加緊急評審團會議。[17] 導演羅伯特·法夫爾·勒·布雷特英语Robert Favre Le Bret聲稱:“我們將在明天中午結束影展”。[18]

同一天晚上,卡洛斯·索拉的《薄荷冰沙英语Peppermint Frappé》是唯一一部待放映的電影。索拉在他當時的女友兼電影主角潔拉汀·卓別林英语Geraldine Chaplin的陪同下,不想讓自己的電影被觀看。[19] 然而,儘管他完全反對,但放映開始了。索拉和潔拉汀跳上舞台,大喊要求不要啟動放映機,讓觀眾震驚。法夫爾·勒·布雷特下令打開遮住銀幕的大布幕時,索拉和潔拉汀決定緊緊抓住幕布,以防他們後退。此時,杜魯福和高達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最後,本片沒有上映,這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然後與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發生了肢體衝突。[20][21][22]

作為對他所有行為的懲罰,杜魯福後來被該組織宣佈為不受歡迎的人。[23] 最終在5月19日中午12點和既定的影展結束前五天,由羅伯特·法夫爾·勒·布雷特領導的董事會一致投票決定取消本屆影展,不頒發任何獎項。在被角逐參加國際影展最高獎的28部電影中,只有11部被放映。[24]

主競賽評審

[编辑]

以下人士被選為長片和短片的評審:[25]

長片

正式競賽長片

[编辑]

以下電影參與角逐國際影展最高獎[1]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導演 製作國
黑人耶穌英语Black Jesus (film) Seduto alla sua destra 瓦萊里奧·祖里尼英语Valerio Zurlini  義大利
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英语24 Hours in the Life of a Woman (1968 film) Vingt-quatre heures de la vie d'une femme 多米尼克·德洛奇法语Dominique Delouche  法國 西德
安娜·卡列尼娜英语Anna Karenina (1967 film)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亞歷山大·扎克希英语Aleksandr Zarkhi  苏联
米蘭的強盜英语Bandits in Milan Banditi a Milano 卡羅·李査尼英语Carlo Lizzani  義大利
泡泡查理英语Charlie Bubbles Charlie Bubbles 亞伯特·芬尼  英国
紅軍與白軍英语The Red and the White (film) Csillagosok, katonák 揚喬·米克洛什  匈牙利
城堡英语The Castle (1968 film) Das Schloß 魯道夫·諾爾特英语Rudolf Noelte  西德
格拉斯醫生英语Doctor Glas (1968 film) Doktor Glas 梅·柴特琳英语Mai Zetterling  瑞典
導演流浪指南英语The Upthrown Stone Feldobott kö 桑多·薩拉英语Sándor Sára  匈牙利
閃光的風英语The Confrontation (film) Fényes szelek 揚喬·米克洛什  匈牙利
一起來玩吧英语Come Play with Me (1968 film) Grazie, zia 薩爾瓦多勒·桑佩里英语Salvatore Samperi  義大利
讓我們繞著桑樹走英语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film) 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克萊夫·唐納英语Clive Donner  英国
消防員舞會英语The Protagonists (1968 film) I protagonisti 米洛斯·福曼  捷克斯洛伐克
我愛你,我愛你英语Je t'aime, je t'aime Je t'aime, je t'aime 亞倫·雷奈  法國
喬安娜英语Joanna (1968 film) Joanna 麥可·薩爾納英语Michael Sarne  英国
藍色的高盧人英语Les Gauloises bleues Les Gauloises bleues 米歇爾·庫爾諾特英语Michel Cournot  法國
打仗遊戲英语Playing Soldiers Mali vojnici 巴赫魯丁·琴吉奇英语Bahrudin Čengić  南斯拉夫
一個都不能走英语A Report on the Party and the Guests O slavnosti a hostech 杨·涅梅茨  捷克斯洛伐克
薄荷冰沙英语Peppermint Frappé Peppermint Frappé 卡洛斯·索拉  西班牙
芳菲何處英语Petulia Petulia 理查·雷斯特英语Richard Lester  英国 美国
迷情夏日英语Capricious Summer Rozmarné léto 伊利·曼佐  捷克斯洛伐克
特維和他的七個女兒英语Tevye and His Seven Daughters טוביה ושבע בנותיו 梅納漢姆·戈蘭英语Menahem Golan  以色列
愛你、想你、恨你英语The Girl on a Motorcycle The Girl on a Motorcycle 傑克·卡迪夫英语Jack Cardiff  英国 法國
漫長的一天英语The Long Day's Dying The Long Day's Dying 彼得·柯林森英语Peter Collinson  英国
三部曲英语Trilogy (film) Trilogy 法蘭克·派瑞英语Frank Perry  美国
黑貓日语藪の中の黒猫 藪の中の黒猫 新藤兼人  日本
馬修的日子英语Matthew's Days Zywot Mateusza 維托德·萊什琴斯基英语Witold Leszczyński  波蘭

非競賽片

[编辑]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導演 製作國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維克托·弗萊明  美国
勾魂懾魄英语Spirits of the Dead Tre passi nel delirio
Histoires extraordinaires
费德里柯·费里尼羅傑·華汀路易·馬盧  義大利 法國

後續

[编辑]

導致本屆影展取消的抗議活動也帶來了一些變化。1968年6月14日,法蘭索瓦·杜魯福路易·馬盧等法國電影製片人藉此機會創立了法國導演協會法语Société des Réalisateurs de Films (SRF),其使命是“捍衛電影創作的藝術、道德、職業和經濟自由,並參與電影新結構的發展”。[26] 在下一屆的影影展上,該組織將開始與官方的獨立評選,稱為導演雙週[27]

四十年後的2008年影展中,一些當時無法放映的作品得到了修復:卡洛斯·索拉執導的《薄荷冰沙英语Peppermint Frappé》、多米尼克·德洛奇法语Dominique Delouche執導的《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英语24 Hours in the Life of a Woman (1968 film)》、亞歷山大·扎克希英语Aleksandr Zarkhi執導的《安娜·卡列尼娜英语Anna Karenina (1967 film)》和彼得·柯林森英语Peter Collinson執導的《漫長的一天英语The Long Day's Dying》。克勞德·雷路許弗朗索瓦·賴興巴赫英语François Reichenbach執導的《法國13日英语13 jours en France》也被放映,儘管該片不是正式競賽長片的一部分。[28]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Official Selection 1968: All the Selection. festival-cannes.fr.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December 2013). 
  2. ^ 2.0 2.1 2.2 Flashback: Cannes 1968. variety.com. [2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3. ^ 1968 - Sous la plage, les pavés (Under the beach, the cobblestones). cannes-fest.com. [3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法语). 
  4. ^ Lebovics, Herman. Mona Lisa's Escort: Andre Malraux and the Reinvention of French Culture需要免费注册. New York Cit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149. ISBN 0-8014-3565-X. 
  5. ^ de Baecque, Antoine; Toubiana, Serge. François Truffaut. Folio. 2001: 235–236. ISBN 978-2-07-041818-3. 
  6. ^ Bergan, Ronald. Francois Truffaut: Interviews (Conversations With Filmmakers). Jackson,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8: 13. ISBN 978-1-934110-13-3. 
  7. ^ HENRI LANGLOIS, 62, HISTORIAN OF FILM. The New York Times (Paris). January 14, 1977 [April 3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8. ^ Menand, Louis. After the Revolution. The New Yorker. October 13, 2003 [April 3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9. ^ The History of Cannes. RTÉ News. 5 May 2013 [2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10. ^ Roxborough, Scott. Cannes: In 1968, It Took a Revolution, Not Coronavirus, to Close Down the Festival. The Hollywood Reporter. March 19, 2020 [April 25,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1. ^ Rocky Road to Dublin. leonardo.info. [2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December 2013). 
  12. ^ Righteous Eire. frieze.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December 2013). 
  13. ^ X Eisen, Erica. What do you do with your revolution? Rocky Road to Dublin versus 1968 Ireland. British Film Institute. June 18, 2018 [April 27,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14. ^ Claude Lelouch, Jean-Luc Godard, and François Truffaut. sgtr.wordpress.com. [2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15. ^ Chung, Justin. In May 1968,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ground to a halt. Fifty years later, it's still sparking controversy.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20, 2018 [March 1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美国英语). 
  16. ^ Thomas, V.C. 1968 - Sous la plage, les pavés. Volute productions. [April 27,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17. ^ Grey, Tobias. Second chance, 40 years later. Variety. May 8, 2008 [May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18. ^ Belinchón, Gregorio. Mayo del 68: el día en que se paró el festival de Cannes. El País (Cannes). May 12, 2018 [March 1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4) (西班牙语). 
  19. ^ Boquerini. Aquel Festival de Cannes de 1968. El Correo英语El Correo. May 3, 2018 [March 11, 2020] (西班牙语). 
  20. ^ 1968 Cannes fest revisited. canada.com /news.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ugust 2015). 
  21. ^ Cannes 1968: Fighting on the Beaches. focusfeatures.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December 2013). 
  22. ^ Cannes 1968. sgtr.wordpress.com. [2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23. ^ Wise, Damon. Cannes 1968: The Year Jean-Luc Godard and François Truffaut Led Protests That Shut Down The Festival. Deadline. May 18, 2018 [March 1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英国英语). 
  24. ^ Donadio, Rachel. At Cannes, a Rich History of Capturing Politics, Mores and Film Icons. The New York Times (Paris). May 17, 2017 [March 1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5) (美国英语). 
  25. ^ Juries 1968: Long film. festival-cannes.fr.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6). 
  26. ^ Qui sommes-nous?. SRF.fr. [April 28,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4). 
  27. ^ Wong, Cindy H. Film Festivals: Culture, People, and Power on the Global Screen.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11: 46. ISBN 978-0-8135-5065-7. 
  28. ^ Cannes 2008 - Classics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vie). festival-cannes.com. [April 28, 2020]. 

其他媒體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