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前期的爵制基本沿襲北周,分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九等。公爵為從一品,開國置國官,所置國官及其數量因所加散實官不同而不同[1]:
- 介、韓二國,置令、大農、尉(2人)、典衛(8人)、常侍(2人)、侍郎(4人)、廟長、學官長、食官長(2人)、食官丞(2人)、廄牧長(2人)、廄牧丞(2人)、典府長、典府丞、舍人(4人)等官。
- 公加上柱國或柱國者,置令、大農、尉(2人)、典衛(6人)、常侍(2人)、侍郎(2人)、廟長、學官長、食官長(2人)、食官丞(2人)、廄牧長(2人)、廄牧丞(2人)、典府長、典府丞、舍人(4人)等國官。
- 公加上大將軍或大將軍者,置令、大農、尉、典衛(3人)、常侍、侍郎(2人)、廟長、學官長、食官長、食官丞(2人)、廄牧長、廄牧丞(2人)、典府長、典府丞、舍人(3人)等國官。
- 公加上開府儀同三司或開府儀同三司者、國公無開府儀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農、尉、常侍、侍郎、廟長、學官長、食官長、食官丞(2人)、廄牧長、廄牧丞、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 開國郡縣公加上儀同三司或儀同三司者,置大農、尉、廟長、學官長、食官長、廄牧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 開國郡公無儀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農、廟長、食官長、廄牧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 開國縣公無儀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農、廟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推行《大業令》,舊有五等封爵全部削除,改行王、公、侯三等爵,不再開國,除國令改為家令外,其餘國官均被廢除[1]。隋末恢復舊制九等爵。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公爵。
楚公(606年—613年)[2]
|
由越國公改封,真食二千五百戶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楚公 |
景武公 |
楊素 |
606年 |
|
2 |
楚公 |
|
楊玄感 |
?—613年 |
楊素子
|
伏誅,爵除
|
許公(606年—618年)[3]
|
由襃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許公 |
恭 |
宇文述 |
606年—616年 |
|
蜀公(607年—?)[4]
|
由趙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蜀公 |
德 |
獨孤羅 |
607年追封 |
獨孤信長子
|
2 |
蜀公 |
|
獨孤纂 |
607年—? |
獨孤羅子
|
梁公(607年—?)[5]
|
由莒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梁公 |
|
蕭琮 |
607年—? |
|
2 |
梁公 |
|
蕭鉅 |
|
蕭琮弟子
|
郕公(610年—615年)[6]
|
由申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郕公 |
明 |
李穆 |
610年追封 |
|
2 |
郕公 |
|
李渾 |
610年—615年 |
李穆第十子
|
伏誅,爵除
|
戴公(610年—?)[7]
|
由蔣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戴公 |
襄 |
梁睿 |
610年追封 |
|
2 |
戴公 |
|
梁洋 |
610年—? |
梁睿子
|
舒公(610年—?) [8][9]
|
由鄖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舒公 |
襄公 |
韋孝寬 |
610年追封 |
|
2 |
舒公 |
戴公 |
韋匡伯 |
610年—617年 |
韋孝寬孫
|
莘公(610年—617年)[10]
|
由沛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莘公 |
達 |
鄭譯 |
610年追封 |
|
2 |
莘公 |
|
鄭元璹 |
610年—617年 |
鄭譯子
|
歸李淵,復封沛國公
|
耿公(610年—?)[11]
|
由魏國公改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耿公 |
|
王士隆 |
610年—? |
|
房公(612年—616年)[12]
|
由寧陵侯進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房公 |
|
蘇威 |
612年—616年 |
|
除名為民
|
宿公(612年—618年)[13]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宿公 |
武烈 |
麥鐵杖 |
612年追封 |
|
2 |
宿公 |
|
麥孟才 |
?—618年 |
|
葛公(612年—613年)[14]
|
以從征遼東之功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葛公 |
|
趙元淑 |
612年—613年 |
|
伏誅,爵除
|
榮公(613年—618年)[15]
|
以破楊玄感之功封,食邑二千戶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榮公 |
|
來護兒 |
613年—618年 |
|
滑公(613年—618年)[16]
|
由苑丘侯進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滑公 |
|
李景 |
613年—618年 |
|
濟公(614年—?)[17]
|
由建安侯進封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濟公 |
景 |
樊子蓋 |
614年—616年 |
|
- ^ 1.0 1.1 《隋書 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 ^ 《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於是改封越國公……明年,拜司徒,改封楚公,真食二千五百戶。」
- ^ 《隋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及帝親總萬機,召為左宮伯,累遷英果中大夫,賜爵博陵郡公,尋改封濮陽郡公……平尉迥,每戰有功,超拜上柱國,進爵襃國公,賜縑三千匹。」
- ^ 《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可贈太師、上柱國、冀定等十州刺史、趙國公,邑萬戶……於是襲爵趙國公。以其弟善為河內郡公,穆為金泉縣公,藏為武平縣公,陀為武喜縣公……改封蜀(國)公。”
- ^ 《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拜琮為柱國,賜爵莒國公……拜內史令,改封梁公。”
- ^ 《隋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大象初,加邑至九千戶,拜大左輔,總管如故……六年,有詔追改穆封為郕(國)公,渾仍襲焉。”
- ^ 《隋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大拜大將軍,進爵蔣國公……大業六年,詔追改封睿為戴公,命以洋襲焉。」
- ^ 《大隋丰宁公主墓志铭》:「公即太傅光禄大夫舒襄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河南怀公之第二子也。」
- ^ 《鄭故大將軍舒懿公之墓誌铭》:「年十二,封黃瓜縣開國公。襲祖封鄖國公,食邑萬戶。」
- ^ 《隋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進封沛國公,邑五千戶……以譯佐命元功,詔追改封譯莘公,以元璹襲。」
- ^ 《隋書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七》:“高祖受禪,進爵項城郡公,邑二千戶……煬帝即位,追贈司徒、尚書令、靈豳等十州刺史、魏國公……改封耿公。”
- ^ 《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追贈其父為邳國公,邑三千戶,以威襲焉……賜爵寧陵侯。其年,進封房公。”
- ^ 《隋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九》:“可贈光祿大夫,宿(國)公。謚曰武烈。”
- ^ 《隋書 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五》:“遼東之役,領將軍,典宿衛,加授光祿大夫,封葛公。”
- ^ 《隋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九》:“仁壽三年,除瀛州刺史,賜爵黃縣公,邑三千戶……封榮(國)公,邑二千戶。”
- ^ 《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以平尉迥,進位開府,賜爵平寇縣公,邑千五百戶……賚物三千段,進爵滑(國)公”
- ^ 《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八》:“是日下詔,進爵為濟公,言其功濟天下,特為立名,無此郡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