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起寺塔 (飞鸟时代)
药师寺东塔 (奈良时代)
一乘寺塔 (平安时代)
兴福寺塔 (镰仓时代)

三重塔,是东亚传统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汉传佛教寺院供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舍利(遗骨)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 佛塔的起源是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印度,当时的人为了祭祀佛舍利(释迦遗骨)因此建造了塔式的建筑。古印度的佛塔是原始覆钵式窣堵坡(半球形)的,但传入中国之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逐渐转变成多楼层的楼阁建筑形式,再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

传统上塔的层数多为单数,有三、五、七、九、十一、十三重塔等。现今在日本仍存有许多的木造三层塔建筑,中国与朝鲜半岛反而甚少留存。

中国的三重塔[编辑]

早期中国的三重塔为佛寺中的建筑,自宋代以来,随着佛教世俗化,塔的宗性性逐渐减弱,出现了独立于佛寺外的塔,成为山水风景点缀的景观建筑及风水建筑。

中国在宋代之后的多层塔建筑大多可以登上顶层,三重塔也不例外。

两岸四地的三重塔列表[编辑]

朝鲜的三重塔[编辑]

朝鲜半岛自三国时期从中国传入佛教以及佛塔建筑。

朝鲜半岛的三重塔列表[编辑]

日本的三重塔[编辑]

日本的木造三重塔以现代的观感而言并非3层楼的建筑,而只是一种为了支撑内部的梁柱所使用的复杂木制组合形式而已,因此普遍都是不能往上到高层楼的。 在日本各地的佛教寺院及神社等地常可见到木造的三重塔及五重塔,其中许多塔还成为当地的地标。除了木造塔之外,也有以石头、砖瓦或铁所建造的塔,近代材料技术进步,用钢筋水泥所建造的塔也陆续出现。现今已无木造的7层及9层塔留存。位于奈良县的谈山神社是少见的13层塔,但并不是楼阁形状,而是从第2层开始到第13层的屋顶都紧密邻接在一起,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空隙。

日本的三重塔列表[编辑]

被列为国宝的三重塔[编辑]

近代前的三重塔列表[编辑]

以下所列出的是在明治元年(1868年)前所建造的木造三重塔(已列为国宝者除外)

所有者 所在地 年代 指定文化财 备考
普门寺 岩手县  陆前高田市 江戸时代 文化6年 (1809年) 县指定
日吉八幡神社 秋田县 秋田市 宝永4年(1707年) 县指定
慈恩寺 山形县 寒河江市 文政13年 (1830年) 县指定
安久津八幡神社 高畠町 寛政7年 (1795年)
高蔵寺 福岛县 磐城市 安永3年 (1774年) 县指定
木幡山隠津岛神社 二本松市 延宝2年 (1674年)
法用寺 会津美里町 安永9年 (1780年)
愿成寺 茨城県 つくばみらい市 安永8年 (1779年) 县指定
小山寺 樱川市 室町时代 寛正6年 (1465年) 重要文化财
药王院 江戸时代 宝永元年 (1704年) 县指定
轮王寺 栃木县  日光市 元禄3年 (1690年) 重要文化财
高胜寺 栃木市 寛延4年 (1751年) 县指定
西明寺 益子町 室町时代 天文6年 (1537年) 重要文化财
西福寺 埼玉县  川口市 江戸时代 元禄6年 (1693年) 县指定
成就院 行田市 享保14年 (1729年)
安乐寺 吉见町 明暦2年 (1656年)
成田山新胜寺 千叶县  成田市 正徳2年 (1712年) 重要文化财
观音教寺 芝山町 天保7年 (1836年) 县指定
椿山庄 东京都 文京区 国家登录 原为广岛的竹林寺塔,于大正14年(1925年)移筑
三溪园 神奈川县 横浜市 室町时代 重要文化财 原为京都的灯明寺塔,于大正3年(1914年)移筑
乙宝寺 新潟县  胎内市 江戸时代 元和5年 (1619年) 重要文化财
五智国分寺 上越市 庆应元年 (1865年) 县指定
妙光寺 新潟市 国家登录
日石寺 富山县  上市町 弘化2年(1845年) 町指定
那谷寺 石川县  小松市 寛永19年 (1642年) 重要文化财
信浓国分寺 长野县  上田市 室町时代 重要文化财
前山寺 重要文化财
若一王子神社 大町市 江戸时代 宝永8年 (1711年) 县指定
贞祥寺 佐久市
高山寺 小川村 元禄11年 (1698年)
真乐寺 御代田町 寛延4年 (1751年)
光前寺 驹ヶ根市 文化5年 (1808年)
新海三社神社 佐久市 室町时代 永正12年 (1515年) 重要文化财
新长谷寺 岐阜县  关市 寛正4年 (1463年) 重要文化财
飞騨国分寺 高山市 江戸时代 文政3年 (1820年) 县指定
横蔵寺 揖斐川町 寛文3年 (1663年)
真禅院 垂井町 寛永19年 (1642年) 重要文化财
日吉神社 神戸町 室町时代 重要文化财
油山寺 静冈县  袋井市 江戸时代 庆长16年 (1611年) 重要文化财
三明寺 爱知县  丰川市 室町时代 享禄4年 (1531年) 重要文化财
甚目寺 あま市 江戸时代 寛永4年 (1627年) 重要文化财
长命寺 滋贺县  近江八幡市 桃山时代 庆长2年 (1597年) 重要文化财
摠见寺 室町时代 享徳3年 (1454年) 重要文化财 可能是原本的长寿寺塔
园城寺 大津市 南北朝时代 重要文化财 原先为奈良的比曾寺塔,于庆长6年(1601年)移筑
金刚轮寺 爱荘町 室町时代 重要文化财
德源院 米原市 江戸时代 寛文12年 (1672年) 县指定
金戒光明寺 京都府 京都市 寛永11年 (1634年) 重要文化财
清水寺 寛永9年 (1632年) 重要文化财
清水寺 重要文化财 原先为子安塔,于明治45年(1912年)移筑
真正极楽寺 文化14年 (1817年) 府指定
三室戸寺 宇治市 元禄17年 (1704年) 原先为兵库高蔵寺塔,于明治43年(1910年)移筑
金刚院 舞鹤市 室町时代 重要文化财
宝积寺 大山崎町 江戸时代 庆长9年 (1604年) 重要文化财
岩船寺 木津川市 室町时代 嘉吉2年 (1442年) 重要文化财
水间寺 大阪府 贝冢市 江戸时代 天保6年 (1835年)顷 市指定
如意寺 兵库县  神戸市 南北朝时代 至徳2年 (1385年) 重要文化财
六条八幡神社 室町时代 文正元年 (1466年) 重要文化财
石峯寺 重要文化财
太山寺 江戸时代 贞享5年 (1688年) 县指定
鹤林寺 加古川市 室町时代 于文政10年 (1827年)改建
千光寺 洲本市 江戸时代 文化10年 (1813年)
由高田屋嘉兵卫兴建
斑鸠寺 太子町 室町时代 永禄8年 (1565年) 重要文化财
柏原八幡神社 丹波市 江戸时代 文化9年 (1812年) 县指定
高源寺
名草神社 养父市 室町时代 大永7年 (1527年) 重要文化财 原先为出云大社塔,于1665年移筑
灵山寺 奈良县  奈良市 文和5年 (1356年) 重要文化财
百济寺 广陵町 镰仓时代 重要文化财
南法华寺 高取町 室町时代 明応6年 (1497年) 重要文化财
道成寺 和歌山县 日高川町 江戸时代 宝暦12年 (1762年) 县指定
清水寺 岛根县  安来市 安政6年 (1859年) 县指定
金山寺 冈山県 冈山市 天明8年 (1788年) 县指定
西大寺 延宝6年  (1678年)
曹源寺 文政年间 (1820年顷)
成就寺 文化5年 (1808年) 町指定
遍照院 仓敷市 室町时代 应永23年 (1416年) 重要文化财
五流尊泷院 江戸时代 文政3年 (1820年) 县指定
宝福寺 总社市 南北朝时代 永和2年 (1376年) 重要文化财
真光寺 备前市 室町时代 重要文化财 原先为冈山莲花顶寺塔,于庆长15年(1610年)移筑
福生寺 重要文化财
长福寺 美作市 镰仓时代 弘安8年 (1285年) 重要文化财
千光寺 赤磐市 江戸时代 明和2年 (1765年)
本莲寺 瀬戸内市 元禄3年 (1690年) 县指定
馀庆寺 文化15年 (1818年)
本山寺 美咲町 承应元年 (1652年) 重要文化财
西国寺 广岛県 尾道市 室町时代 永享元年 (1429年) 重要文化财
天宁寺 南北朝时代 嘉庆2年 (1388年) 重要文化财 原先为五重塔,于元禄5年 (1692年) 改建
鹤林寺 德岛県 胜浦町 江戸时代 文政10年 (1827年) 县指定
石手寺 爱媛县  松山市 镰仓时代 重要文化财
兴愿寺 四国中央市 江戸时代 贞享元年 (1684年) 县指定 原先为德岛太龙寺塔,于昭和34年(1959年)移筑
兴隆寺 西条市 天保3年 (1832年)
清水寺 福冈县  みやま市 天保7年 (1836年) 县指定
龙源寺 大分县  臼杵市 安政5年 (1858年) 县指定

三重小塔[编辑]

  • 立石寺(山形县、重要文化财)
  • 妙光寺(新潟县、登录有形文化财)

仅部分留存于世的三重塔[编辑]

  • 旧长弓寺塔:于1285年弘安8年)建造,后来荒废,将第1层部分移至位于东京都港区高轮的Grand Prince Hotel Takanawa保存。
  • 奈良安乐寺塔:于1258年正嘉2年)将上层的塔拆解并改建成堂的形式,仅留下第1层。
  • 富贵寺塔:因年代久远,于1934年昭和9年)将其拆解,1969年(昭和44年)为了移地重建,将拆解下来的材料赠予给法隆寺,后于1971年(昭和46年)得以重建第1层。
  • 大阪观心寺塔第1层:于文明年间(1469年-1486年)建立。

已焚烧的国宝及重要文化财的三重塔[编辑]

  • 长野县清水寺:于大正5年的保科大火中烧毁。依关野贞所留下之图面,此塔与国宝大法寺三重塔的形状相似。
  • 爱知县七寺:于名古屋大空袭中烧毁。
  • 奈良县法轮寺:因太平洋战争时的金属提供令而将避雷针撤除,但不幸真遭落雷击中而烧毁,如存留至今当为日本最有历史的木造塔。
  • 冈山县莲昌寺:于冈山大空袭中烧毁。

国宝及重要文化财三重塔照片[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