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丹津·葩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杰尊玛·丹津·葩默(Jetsunma Tenzin Palmo)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摄于2006年九月

杰尊玛丹津·葩默(英语:Jetsunma Tenzin Palmo,1943年6月30日),本名戴安·派瑞(英语:Diane Perry),生于英国英格兰赫特福德郡藏传佛教竹巴英语Drukpa Lineage噶举派比丘尼。她是少数西方世界的佛教出家女众,复兴了藏传佛教瑜伽女英语Yogini的传统,曾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岩洞中独自修行十二年,期间包括三年的精进禅修。2008年2月16日,竹巴噶举精神领袖-第十二世嘉旺竹巴法王-授予她杰尊玛英语Jetsunma的称号[1],是目前藏传佛教中位阶最高的女性出家众之一。

创立道久迦措林尼寺(Dongyu Gatsal Ling Nunnery),位处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是藏传佛教中少见以比丘尼僧团为核心的寺院,担任该寺的住持与导师。

替她撰写自传《雪洞》的维琪·麦肯基表示启发她撰写本书的理由是因为她曾在一份佛教刊物上读到丹津·葩默的话:“我誓愿以女性之身成佛,无论要经过几世的流转。”[2]

生平

[编辑]

1963年,丘扬创巴至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时,丹津·葩默成为他在西方世界的第一位学生,跟随他学习禅修技巧。丹津·葩默相信她的前世是一名藏传佛教僧侣,在18岁时决心前往印度,进入图书馆工作,以筹措旅费。于20岁时,她首次到达印度,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与斐达·贝荻创立的“青年喇嘛之家学校”(Young Lamas' Home School),担任英文教师。

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丹津·葩默跟随竹巴噶举札西炯康祖法王学习密宗,以他为根本上师。1964年,接受金刚乘灌顶并以沙弥尼身份出家,取法名丹津·葩默,成为继斐达·贝荻之后,当时第二位拥有噶举派传承的西方女性。因藏传佛教的女性出家众具足戒传承断绝,1973年,她至香港受汉传佛教具足戒,成为比丘尼

成为寺院中一百多位比丘中唯一的比丘尼,使丹津·葩默深刻感受到在以男性修行者为主的藏传佛教寺院中,对于女性修行者的歧视。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证悟,1976年,在得到上师札西炯康祖法王的同意后,丹津·葩默至印度拉胡尔和斯皮提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一处岩洞中独居修行,持续了12年的时间。其中有三年,她完全不离开岩洞中,进行精进闭关

1988年,因为签证过期,必须出境,丹津·葩默离开岩洞,由印度前往意大利。丹津·葩默因为长期的独居苦修,在藏传佛教之中得到很高的声望。为了帮助其他的比丘尼在藏传佛教中获得平等的地位,她开始巡回讲说及进行募款,同时教授禅修技巧。

2000年,在印度创立道久迦措林尼寺(Dongyu Gatsal Ling Nunnery),为藏传佛教中的女性修行者提供教育以及学习禅修的地点。

相关著作

[编辑]
  • 丹津·葩默著,Into the Heart of Life,中译《活在微笑中:回到生命该有的自然》,ISBN 9789866362484
  • 丹津·葩默著,Reflections on a Mountain Lake,中译《心湖上的倒影》,ISBN 9575982703
  • 丹津·葩默著,Three Teachings,中译《心门》,ISBN 9576306388
  • Vicki Mackenzie著,Cave in the Snow,中译《雪洞》,ISBN 9576306175
  • Grill Farrer-Hall著,The Feminine Face of Buddhism,中译《女性宁静的变革》,第二章,现代女性佛教徒,ISBN 9575983157

参见

[编辑]

注记

[编辑]
  1. ^ 系对藏传佛教尊者的最高敬语
  2. ^ Mackenzie, Vicki. 《雪洞》. Great Britain: Bloomsbury. 1998: 5. ISBN 0-7475-4389-5. 

外部链接

[编辑]

线上文摘

[编辑]

媒体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