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城区 (维也纳)
外观
内城 Innere Stadt | |
---|---|
维也纳第一区 | |
内城在维也纳的位置 | |
坐标:48°12′35″N 16°22′12″E / 48.2097°N 16.37°E | |
国家 | 奥地利 |
城市 | 维也纳 |
政府 | |
• 区长 | Markus Figl(奥地利人民党) |
• 第一副区长 | Isabelle Jungnickel(奥地利人民党) |
• 第二副区长 | Daniela Ecker-Stepp(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
• 代表(40席) | 奥地利人民党10席、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0席、绿党-绿色替代6席、奥地利自由党8席、WIR 2席、NEOS 4席 |
面积 | |
• 总计 | 2.88 平方公里(1.11 平方英里) |
人口(2016-01-01)[1] | |
• 总计 | 16,409人 |
• 密度 | 5,698人/平方公里(14,757人/平方英里) |
邮政编号 | A-1010 |
区政府地址 | 维也纳维普林格街8号 |
网站 | www |
内城(德语:Innere Stadt),亦被称为维也纳的第一区,为奥地利维也纳旧城的中心地区。在1850年代维也纳合并其他城区之前,今日的内城也就是当时的整个维也纳。内城被沿历史上旧城墙的路线的环城大道环绕。
内城是维也纳最大提供就业的地区,拥有100,745名就业人口。这部分是由于内城地处市中心,除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吸引大量企业在此开设业务机构。
历史
[编辑]维也纳最早是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定居点,随后逐渐转变为中世纪及巴洛克时期的都市,接着成为奥匈帝国的首都,见证了德国的工业革命和二战的关键历史。[2]
世界遗产
[编辑]维也纳历史中心的街区依多瑙河而建,建于19世纪,围绕旧市区的环城大道过去是中世记的城墙,现在是一条著名的街道。在环城大道周围则分布着维也纳著名华丽繁复的名胜古迹。包含巴洛克风格的城堡、花园及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其沿途的建筑物、博物馆及公园,带有着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的风格,为欧洲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2]
2001年,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提名维也纳为世界文化遗产,认为其满足以下三个获选条件:
- 维也纳古城历史悠久,城中风格迥异的的历史建筑述说着20世纪维也纳社会不断发展、价值观不断转变的历史进程。(文化遗产标准ii);
- 欧洲三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发展阶段时代阶段、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和奠基者时代,在维也纳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文化遗产标准iv);
- 从16世纪开始,维也纳因为丰富的音乐历史遗产而被称作“音乐之都”。(文化遗产标准vi);
2017年,因当地政府计划在世界遗产保护项目附近新建高层建筑,维也纳历史中心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3]
参考资料
[编辑]- ^ Bevölkerung zu Jahresbeginn 2002-2016 nach Gemeinden (Gebietsstand 1.1.2016). Statistik Austri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 ^ 2.0 2.1 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维也纳历史中心].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英语).
- ^ Unesco puts Vienna's historic centre on 'in danger' list. The Local.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导游上的相关旅行指南:Vienna/Innere_Stadt
- (德语) History of Innere Stad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City of Vienna homepage.
- (英语和法语) UNESCO rationa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 inclusion of Vienna inner district into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ist.
- (德语)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Innere Stad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 Green party.
- (德语) Historical core of Vien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