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工党
印度尼西亚工党 Partai Buruh Indonesia | |
---|---|
主席 | 斯地亚齐 |
成立 | 1945年9月15日 |
解散 | 1948年 |
并入 |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
妇女翼 | 劳工妇女阵线 |
党员 (1946年) | 1,000 |
国内组织 | 人民民主阵线 |
印度尼西亚政治 政党 · 选举 |
印度尼西亚工党(印尼语:Partai Buruh Indonesia,PBI),是印尼的一个政党。
印尼劳工阵线
[编辑]印度尼西亚工党前身为印尼的工会组织印度尼西亚劳工阵线。1945年9月15日,印度尼西亚劳工阵线召开大会,转型为政党,改名为“印度尼西亚工党”。[1][2]
转型政党后
[编辑]最初,印度尼西亚工党,在日占时期与日本人合作。然而,1946年,斯地亚齐结束在荷兰的流亡生活,回到印尼,随后成为印度尼西亚工党的党主席。在斯地亚齐的领导下,日本人合作者失去对党的控制。 出于恐惧“无政府工团主义”在印度尼西亚工党之中蔓延,苏卡诺支持斯地亚齐控制印度尼西亚工党。在斯地亚齐执政的第一年和半年时间里,该党与规模更大的社会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3][4]
在印度尼西亚劳工阵线(BBI)转变成印度尼西亚工党(PBI)的过程中并非没有异音。1945年12月31日,一支想专心发展工会的组织离开工党,重新创立了印度尼西亚劳工阵线(BBI),并于稍后改名为Gasbi。[1][5]
联合内阁
[编辑]印度尼西亚工党加入1946年5月成立的联盟Konsenstrasi Nasional bloc[译名请求]。[6] 1946年10月,政府纳入数个政治力量的领导人。印度尼西亚工党、社会党、印度尼西亚社会主义青年与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等党派组成新的左翼联合内阁,支持与荷兰的林牙耶蒂协议。 [7]
1947年3月,中央印尼民族委员会的席位从200席扩大到514席。印度尼西亚工党的席次从6席增加到35席。[8][9]
1948年1月,印度尼西亚工党和左翼内阁遭到反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左翼内阁变成人民民主阵线 ,而印度尼西亚工党为人民民主阵线的成员之一。 [10]
妇女组织
[编辑]劳工妇女阵线(BBW)是该党的妇女组织。领导 BBW 的是S.K.Trimurti,印尼首任劳动部长,于1947至1948年间,在阿米尔·谢里夫丁内阁任职。Trimurtii也是印度尼西亚工党执行委员会的成员。[5][11][12]
解散
[编辑]1948年8月底,印度尼西亚工党宣布并入印尼共产党。 斯地亚齐公开宣称自己是一名长期的共产主义者。[3][13]
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亚工党一部分拒绝与共产党合并的成员,成立劳工党,由印度尼西亚社会党前领导人 Iskandar Tedjasukmana领导。[3][14]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Ensiklopedi um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Yogyakarta: Yayasan Kanisius, 1977. p. 133
- ^ 2.0 2.1 Kahin, George McTurnan.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 35. Ithaca, NY: Cornell Southeast Asia Program, 2003. p. 161
- ^ 3.0 3.1 3.2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p. 152-153
- ^ Klinken, Geert Arend van. Minorities, Modernity and the Emerging Nation: Christians in Indonesia, a Biographical Approa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erhandelingen van het Koninklijk Instituut voor Taal-, Land- en Volkenkunde, 199. Leiden: KITLV Press, 2003. p. 193
- ^ 5.0 5.1 Archived copy (PDF). [2006-08-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8-29).
- ^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 147
- ^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 148
- ^ Swift, Ann. The road to Madiun: the Indonesian communist uprising of 194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rnell Modern Indonesia Project publications, 69. 1989. p. 6
- ^ Mrázek, Rudolf. Sjahrir: Politics and Exile in Indonesia.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 no. 14. Ithaca, N.Y.: Southeast Asia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1994. p. 325
- ^ Cribb, R. B.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Indonesia. Asian historical dictionaries, no. 9. Metuchen, N.J.: Scarecrow Press, 1992. pp. 489-490
- ^ Ford, Michele, and Lyn Parker. Women and Work in Indone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Routledge, 2008. p. 121
- ^ Blackburn, Susan. Women and the State in Modern Indonesia. Cambridge [u.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176
- ^ Swift, Ann. The road to Madiun: the Indonesian communist uprising of 194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rnell Modern Indonesia Project publications, 69. 1989. p. 57
- ^ Feith, Herbert. The Decline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in Indone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Equinox classic Indonesia book. Jakarta [u.a.]: Equinox, 2007. p.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