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 (威尼斯)
大运河(意大利语:Canal Grande、威尼斯语:Canałasso)是意大利威尼斯最重要的运河,也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网络的一部分。私人营运的水上计程车及水上巴士构成了威尼斯的公共运输网络,不过许多观光客则会搭乘贡多拉。
大运河的一端通往威尼斯潟湖,位于圣塔露西亚车站附近;大运河的另一端则是在圣马可广场附近。大运河呈S型,穿过威尼斯的市中心,长3,800米,宽30至90米,平均深度5米。
景观
[编辑]大运河的两岸拥有超过170栋建筑,其中大部分是13世纪至18世纪的建筑,显露出威尼斯共和国的繁华与艺术。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雷佐尼可宫(Ca’Rezzonico)、达里奥宫(Palazzo Dario)、金屋( Ca' d'Oro)、巴巴里戈宫(Palazzo Barbarigo)、Palazzo Foscari与佩姬·古根汉美术馆。大运河的附近也有一些教堂,包括著名的安康圣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因为威尼斯的交通路线大都沿着运河两岸,所以直到19世纪,只有里奥多桥这一座连接2岸。目前大运河上共有4座桥,包括学院桥与赤足桥(Ponte degli Scalzi)。第4座桥于2008年启用,由西班牙知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所设计的宪法桥。人们也可以在运河旁的渡船口来搭乘一种小型的贡多拉(traghetto,也称为摆渡)来抵达对岸。
历史
[编辑]大运河可能是依照一条古老河流(也许是勃伦塔河(Brenta River)的支流)的流向而进入潟湖的。亚得里亚威尼托人族群在罗马时期前就居住在此地,并且以商业与渔业为生。
1968年,阿根廷艺术家乌里武鲁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用萤光染料将运河水染成绿色。[1]2023年5月28日,大运河的水突然变成了荧光绿色[2]。
建筑
[编辑]大运河周围的建筑包含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其中也包括拜占廷、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与新古典主义建筑。
土耳其仓库(Fondaco dei Turchi)在13世纪前期被建造完成,是佩萨罗流放罪犯的收容所。在1923年后,这里被改建成威尼斯自然史博物馆(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di Venezia)。
卡达莫斯托宅邸(Ca' da Mosto)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也是大运河周围最古老的建筑,并具有拜占廷的设计风格。
公爵府是威尼斯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之一。金屋(Ca' d'Oro)建造于15世纪初,也是一栋哥特式建筑。
达里奥宫(Palazzo Dario)为15世纪发展出来的文艺复兴建筑,圣卢卡的格里马尼宫(Palazzo Grimani)原本则是威尼斯总督的住所。威尼斯的古典主义建筑则多出自桑索维诺(Jacopo Sansovino)之手,他于1527年从罗马抵达威尼斯。
罗根纳(Baldassare Longhena)是威尼斯主要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师,他于1631年开始建造安康圣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basilica),它是威尼斯最美丽的教堂之一。罗根纳后来设计了佩萨罗府邸(Ca'Pesaro)与雷佐尼科宫(Ca'Rezzonico)这两栋华丽的建筑。
小圣西满堂(San Simeone Piccolo)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建筑,历史可以追溯至18世纪初期。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则是18世纪中叶开始建造。
节庆
[编辑]贡多拉船赛
[编辑]大运河在每年9月的第1个礼拜日都会举行贡多拉船赛(Regata Storica),这种竞赛每年都会吸引许多人到场观看。贡多拉船赛由一种传统列队(Corteo Storico)所引导,这是纪念塞浦路斯女王Catherine Cornaro在1489年将塞浦路斯王国卖给威尼斯。船手会穿着传统的服装来驾御著16世纪的船只,队伍最前方则是礼舟(Bucentaur,这代表公爵的桨战船)。
圣母玛利亚
[编辑]威尼斯人为了感谢圣母玛利亚将他们从1929年至1931年的鼠疫灾害中拯救出来,建立了安康圣母教堂。在每年11月20日,朝圣者会在圣母玛利亚教堂聚集,并供奉食物。
规定
[编辑]威尼斯当局禁止大运河上开展冲浪、桨板与划独木舟之类的运动。2022年8月17日,2名游客因为在大运河上冲浪被威尼斯当局分别罚款罚1500欧元,两人的冲浪板也被没收,[3]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A. Zorzi, P. Marton I Palazzi Veneziani – Magnus Ed., Udine 1989; ISBN 88-7057-083-5
- M. Brusegan La grande guida dei monumenti di Venezia - Newton & Compton Ed., Roma 2005; ISBN 88-541-0475-2.
- E. e W. Eleodori Il Canal Grande. Palazzi e Famiglie – Corbo e Fiore Editori, II ed., Venezia 2007; ISBN 88-7086-057-4.
- Guida d'Italia – Venezia. 3a ed. Milano, Touring Editore, 2007. ISBN 978-88-365-4347-2.
- Alvise Zorzi, P. Marton. I Palazzi Veneziani. Udine, Magnus, 1989. ISBN 88-7057-083-5.
- Venezia e provincia. Milano, Touring Editore, 2004. ISBN 88-365-2918-6.
- Raffaella Russo. Palazzi di Venezia. Venezia, Arsenale Ed., 1998. ISBN 88-7743-185-7.
- Umberto Franzoi, Mark Smith. Canal Grande. Venezia, Arsenale Ed., 1993. ISBN 88-7743-131-8.
- Giuseppe Mazzariol (a cura di). I Palazzi del Canal Grande. Novara, Istituto Geografico De Agostini, 1989.
- Gianjacopo Fontana. Venezia monumentale - I Palazzi. Venezia, Filippi Ed., 1967.
- Andrea Fasolo, Mark Smith. Palazzi di Venezia. Venezia, Arsenale Ed., 2003. ISBN 88-7743-295-0.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erisio Pignatti (a cura di). Le scuole di Venezia. Milano, Electa, 1981.
- Silvia Gramigna, Annalisa Perissa. Scuole di Arti, Mestieri e Devozione a Venezia. Venezia, Arsenale Coop
- Giuseppe Tassini. Curiosità Veneziane. Venezia, Filippi Ed., 2001.
- ^ 威尼斯運河染成「螢光綠」 當局緊急追查-台視新聞網. 台视新闻网. 2023-05-29 [2023-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中文).
- ^ 威尼斯大运河的水怎么变绿了? - 29.05.2023. DW.COM. [2023-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中文).
- ^ 在威尼斯大運河玩衝浪 市長火大罵2人是「傲慢蠢貨」. [202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