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摩诃俱𫄨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诃俱𫄨罗 (梵文 Mahākausthila,巴利文 Mahākotthita),生卒年月不详。先前信奉婆罗门教,后经释迦牟尼佛渡化成为其座下第子,证得阿罗汉果位。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有“答问第一”之美称。其生平经历大约可分为婆门与佛教二个时期。

家庭概况

[编辑]

摩诃俱𫄨罗,亦翻译为摩诃拘𫄨罗摩诃俱瑟祉罗拘瑟底罗大拘𫄨罗或简译成拘𫄨罗。其中“摩诃”之意思为“大”。俱𫄨罗原意为“大肚”,引申为饱读诗书之人。亦有人认为俱𫄨罗乃“膝盖”之意,谓其人之长相,有粗大之膝盖;亦有“大胜”之意。其父名蛭驶(tiṣya);亦名摩吒啰,信奉婆罗门教。并有一胞姊名为“舍利”[1],亦十分聪慧,后嫁给亦信奉婆罗门底沙。底沙曾经与其岳父辩论,在婆罗门教义争执上胜过其岳父。其后底沙与舍利育有一子,其子即释迦牟尼佛著名之大弟子舍利弗。住于王舍城近郊。[2][3]

婆罗门时期

[编辑]

摩诃俱𫄨罗先受教于亲生父亲,其父本亦为婆罗门之大学问家,故早年便博学多闻,亦好论议,常与胞姊辩论,胜多输少。但当其姊怀上舍利弗之后,情况便反转过来。俱𫄨罗知道胞姊怀上了大智慧之人,能藉母口与之辩论。此智人于母胎中尚且如此了得,更何况出生之后!将来必定舅不如甥。

在好胜的心态驱使下,意欲奋发图强,便跑到南天竺,欲尽学十八种大经。当时凡人一生能够读通一经已属不易。但俱𫄨罗发愿,必定要学尽所有经典,在此之前,绝不剪爪,故人人称他为“长爪梵志”(梵名 Dīrgha-nakha,巴利名 Dīgha-nakha)。[4]历十六年之后果然学成,所有人无能与之辩论。[5][6]

佛教时期

[编辑]

俱𫄨罗学贯十八大经后,返乡欲与外甥舍利弗论议,才得知外甥已在释迦牟尼佛座下出家。此时俱𫄨罗心生骄慢,认为释迦牟尼佛无有能力作为舍利佛之导师。便前往与释迦佛陀辩论,约定如果获胜,当归还舍利弗。最后因俱𫄨罗之立论与答案相互间出现逻辑矛盾而认输,并且拜服佛陀之智慧,随释迦佛出家。[7]

释迦牟尼佛曾称赞摩诃俱𫄨罗得“四辩”(义辩、法辩、辞辩、应辩),无人能出其右。[8]

舍利弗亦曾向摩诃拘𫄨罗请教解脱之道(得证初果之法),摩诃拘𫄨罗尊者解释应以“四圣谛”的逻辑来“逆推”思惟“十二因缘”。[9]

密教将师安于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尊释迦牟尼佛左方上列之第四位。其形像呈比丘形,右手屈掌,屈水火风三指,左手执袈裟角当胸,坐荷叶上。[10]

参考资料

[编辑]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99长爪梵志缘
  • 《撰集百缘经》卷十.99长爪梵志缘
  • 《大智度论》卷一
  • 北传《增壹阿含经》29品第5经
  • 巴利《中部尼柯耶74经》
  • 《别译杂阿含203经》
  • 《杂阿含969经》
  • 《胎藏金刚教法名号》
  • 《中阿含经》第29经
  • 《大拘𫄨罗经》

注释

[编辑]
  1. ^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一中则认为舍利为妹妹。
  2. ^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99长爪梵志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撰集百缘经》卷十、《大智度论》卷一、《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一、卷二记载摩诃俱𫄨罗就是长爪梵志,然而,杂阿含经卷34则谓两者不同,又南方所传亦谓不同于俱𫄨罗。见佛光大辞典 长爪梵志
  5. ^ 见《大智度论卷一》;《舍利弗本末经》
  6. ^ 北传《增壹阿含经》29品第5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见《大智度论》卷一;巴利《中部尼柯耶74经》、《别译杂阿含203经》、《杂阿含969经》。
  8. ^ 北傳《增壹阿含29品5經》.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9. ^ 《中阿含经》第29经;《大拘𫄨罗经》
  10. ^ 《胎藏金剛教法名號》 (PDF).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