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察
杨察(1011年—1056年),字隐甫。北宋大臣。
祖籍山西,随唐僖宗入蜀,居家成都。至其祖父杨钧,跟随孟昶归朝。杨钧生杨居简,宋真宗时,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经在庐州做官,于是为合肥人。杨居简生杨察,景祐元年(1034年),杨察举进士甲科,担任将作监丞通判宿州。转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出知颍州、寿州二州,入为开封府推官,判三司盐铁、度支勾院,修起居注,官至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官以杨察年少,轻视他。到了行部,多次揭出奸隐,大家才敬重服从他。杨察在部,专门以核举官员为急务。有人议论他,杨察说:“这是按察的职责,如果贪财好虚荣,是俗吏的能事,何必用我!”召为右正言、知制诰,权判礼部贡院。当时上封事的人请朝廷罢去有司糊名考选士人的办法,以及改变考试规矩,文风放轶上袭唐朝文体。杨察认为:“防禁一旦破坏,则请托之风复起。而且文章无今古之别,惟以主体思想为重,如果放纵随便,也不是唐朝科选之法。”前议于是停止。
晏殊执政,杨察要回避岳父,改任龙图阁待制。为母丁忧去职,服丧结束,再担任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擢升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谈论事情无所避讳。皇帝下诏推举御史,杨察建言:“台谏在殿中奉职,弹劾不法,应该有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现在审核的条例太细碎,如有小错,都不选用,恐怕英伟之士,或有遗落。”御史何郯以他奏事没有根据,中书省询问。杨察又说:“御史,原来允许风闻;即使所言不当,自有朝廷选择。现在情况在疑似之间,就被诘问,臣恐怕台谏官于是害怕处罚缄默不言,这不是广言路的办法。”
又多次因上书言事忤逆宰相陈执中。不久,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杨察因之前在府时误判笞刑罪,虽然革去官职,罢知信州。改知扬州,复官为翰林侍读学士,又兼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加端明殿学士、知益州。再转任礼部侍郎,又权知开封府,兼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内侍杨永德在宋仁宗面前诋毁杨察,三司有诉讼,牵连卫士,皇城司不立即调查,而有诏书交给开封府审讯。杨察于是请求辞去三司,于是转任户部侍郎兼三学士,提举集禧观,进承旨。一年后,再以本官充三司使。吃钟乳过剂,得痈病而亡。赠礼部尚书,谥宣懿。
杨察有很好的风度仪表。幼年丧父,七岁才会说话,母亲很有文化,曾亲自教育他。做文章很敏捷,担任制诰,开始好像不用心;稿成之时,都是雅致有体,被当世人所称。遇事决断,勤于职守,事虽多也不厌烦。痈病刚刚发作,还能见皇帝问对,谋划财政,回家后病发,时人以为他劳神过度得病。有文集二十卷。无子,以兄子杨庶为嗣。
弟弟杨寘,举进士第一,通判润州,以母丧不赴任,哀伤过度而亡。时人为之悲伤。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宋史》卷295 列传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