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舞
外观
白纻舞,是创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种著名舞蹈[1][2]。
历史
[编辑]白纻舞是因舞服用质地轻薄的白纻缝制而得名。由舞者穿着产于江苏一带的白纻缝制的舞衣可见白纻舞最初是江南的舞蹈。[注 1]从三国时代的东吴 到晋代再到唐代年间,白纻舞一直盛行不衰,且是酒宴表演中的常见节目。在晋代,该舞蹈已流行于贵族社会。西晋张华曾有以该舞为主题的《白纻舞歌诗》传世。唐代时就将《白纻舞》列入《九部乐》及《十部乐》的“清商”乐部中[3]。一方面舞者在宫廷演出白纻舞,另一方面也常在士族家宴及民间表演。[4]
南朝惠休《白纻舞辞》中也有“桃花水上春风出,舞袖逶迤鸾照日”之词。而唐朝诗人李白《白纻辞》曾写道:“吴刀翦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辉。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两者都赞美了白纻舞的舞姿[5]。南朝梁以前《白纻》多为独舞。南梁之后,多出现群舞[6]。南朝梁朝的沈约曾奉梁武帝之命写成《四时白纻歌》,共有《春白纻》、《夏白纻》、《秋白纻》、《冬白纻》、《夜白纻》五章。当表演《四时白纻歌》时,五个舞者通常集体起舞。在表演结束后,她们要向观赏者进酒。
服饰
[编辑]舞蹈
[编辑]舞者在舞动时高举双袖展现天鹅飞翔状,又会低回婉转,轻移舞步,如推若引,似留且行。随乐声节奏渐渐加快,双袖急挥如雪飘状,敏捷步态亦似流波状。她们轻盈飘逸的舞姿会在观众面前掠过。[3]而该舞以舞袖为主,要求手与长袖完美的配合。最初节奏徐缓,后转为急促。舞者会双手举起时,又会倾斜身体缓缓转身,用双袖微掩面部以半遮娇态。当长袖轻轻拂面而过时,节奏会加快。节奏加快以后,舞者挥舞双袖,上下翻飞。而在节奏舒缓时,双袖则徐徐扬起。随着长袖的舞动,舞者的舞步亦轻轻移动,轻盈飘逸。除了手部动作外,白纻舞还很重视眼神与舞姿的配合。
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温延宽,王鲁豫主编. 古代艺术辞典.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 642. ISBN 7-80035-125-4.
- ^ 徐耀新主编. 南京文化志 上.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3.08: 209. ISBN 7-5068-1038-7.
- ^ 3.0 3.1 3.2 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傳統舞蹈 長久流傳的白紵舞〉.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 ^ 中国陝西省歌舞劇院 唐代楽舞詩「長安の月」. 民主音楽协会. 2012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 ^ 方孝玲〈《白紵辭》的擬代 * ——兼論樂府詩擬代中的復變規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第2期. 2010-03 [2017-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 ^ 本社编. 中国艺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634. ISBN 7-5325-1619-9.
外部链接
[编辑]- 白纻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hite Linen Dance 白纻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6 魏晋六朝舞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漫谈中国历代舞蹈风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