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楣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旗杆

石楣杆又称石桅杆石旗杆石桅樯[1],是中国古代当家里有人成功考取功名时,便会立起一根石柱[2],因此可以从石柱的数量大致了解此家族的威望。石柱的底座为楣杆石

简介[编辑]

一般而言,楣杆有三到四节,每一节接合处会有一块方形石制斗拱,基座会有两块长方石柱,中间凿洞嵌住中心楣杆。第一节做成一只石笔的形状;第二节雕刻有“双龙盘柱”、“鱼跃龙门”等吉祥图案;第三、第四节由两块石柱嵌住,左右石柱各刻有中举日期,中举人的姓名。如果功名越大,柱子则越高,雕饰也越多越精致[2][3]

历史[编辑]

中国自隋代开始有科举制度,考中举人进士点翰林的人,便在自己老家立起楣杆,既可光耀门楣,也能激励其他学子[4]。而秀才贡生监生等一般不可竖楣杆[3]。但后来,朝廷也允许贡生以上立楣杆[4]

古时客家人并没有把旗杆称作“楣”。把旗杆称“楣”的,是中国江浙一带才有的方言。为求考试顺利,在临考之前,有些家庭会在自家门前自行竖起一根旗杆。这就是当地人称的“楣”。如果中举,就不用把旗杆撤走;反之,就要把旗杆撤下,称作“倒楣”,即倒楣(倒霉)的由来[3]

种类[编辑]

历史上的楣杆分为木楣与石楣,举人竖立木楣;进士、翰林竖石楣。木楣以杉木制成,经风吹日晒易腐蚀倒塌,可经官府核准后更换;石楣以花岗岩制成,通常可造得比木楣高,而现在保存完好的皆为石楣[4]

参考资料[编辑]

  1. ^ 王明哲. 古村佳境. 崧博出版事业. 2017年1月27日 [2018-02-13]. 
  2. ^ 2.0 2.1 杨草原; 唐林珍. 岭南写真:百年不倒石楣杆 彰显客家人文精神-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 
  3. ^ 3.0 3.1 3.2 PENGLIJIE. 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标志——石楣杆 - 渊源 -. 客家网 - Hakka.com. 2017-09-13 [2018-02-13]. [失效链接]
  4. ^ 4.0 4.1 4.2 楣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现象_客家_电视周报_梅视网_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www.gdmztv.com. [2018-02-13]. [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