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长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长庆
出生1946 年(77—78岁)
 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沙镇
职业作家
国籍 中华民国
体裁金门乡土文学
代表作《金门特约茶室》, 《阮的家乡是碧山》
官方网站
kinmen.org/陈长庆

陈长庆(1946年),金门金沙人,为金门乡土文学作家,1966年第一篇散文见于《正气中华日报・正气副刊》,在1974年至1995年间曾停笔20余年,期间专心经营“长春书店”,1996年复出,2009年证实罹患血癌至今未愈,但仍不减其对写作之热情,其最新作品《岛屿天青》目前正由《金门日报・副刊文学》[1]连载中。 陈长庆于1973年曾创立《金门文艺》刊物[2][3],代表作品有《金门特约茶室》和诗作《阮的家乡是碧山》[4],其中《金门特约茶室》于2009年荣获国史馆台湾文献奖[5]。 诗作《阮的家乡是碧山》已由金门政府立成诗碑立于金门县定古迹碧山睿友学校左侧[6],并已由金门知名音乐家许铭丰为其谱曲[7]

简历[编辑]

陈长庆生于1946年。在完成金门中学初中一年级后的1961年6月,因家贫而结束了正式的学校教育。 之后,除了自学苦读外,也在1968年2月参加了救国团举办的“金门冬令文艺研习营”,受教于郑愁予黄春明、李锡奇 ⋯⋯ 等当代文艺界名家。

陈长庆的金门乡土文学素材除了本身的生于斯、长于斯的金门家乡情感外, 童年也经历了完整国共间在金门各个战役, 其中包含1948年的古宁头战役、1954年的九三炮战、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和1960年的六一九炮战。 青年陈长庆则以一介年轻无学历的平民在军中历练了11年多,期间从时年17岁在1963年1月起进入金防部福利单位担任雇员, 1972年5月由会计升任经理,并在政五组兼办防区福利业务,其间更承办了特约茶室业务,最后在1974年6月离职。

在离开金防部福利单位的前一年,27岁的陈长庆和友人创办了《金门文艺》季刊,担任发行人及社长。 1974年在离开军中后便开始了现在的“长春书店”,同时也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创作空白期。

1996年7月,陈长庆以新诗〈走过天安门广场〉复出。之后,创作以小说为主。 2002年代表作之一的诗作《阮的家乡是碧山》[4]见于《金门日报・副刊文学》。 2005年1月《历史不容扭曲,史实不容误导──走过烽火岁月的金门特约茶室》[8]以连载方式见于《金门日报・副刊文学》。 2009年5月由荣总医师证实罹患血癌。得知自己身患血癌之后的陈长庆并没有因此而颓废,热爱写作和金门的他在之后的六年间又持续出版了十本文学著作。 其2016年在《金门日报・副刊文学》连载的小说《岛屿天青》目前也已出版。

作品[编辑]

  • 《寄给异乡的女孩》,1972年。
  • 《萤》,1973年。
  • 《再见海南岛.海南岛再见》,1997年。
  • 《失去的春天》,1997年。
  • 《秋莲》,1998年。
  • 《同赏窗外风和雨》,1998年。
  • 《陈长庆作品评论集》艾翎编。,1998年。
  • 《何日再见西湖水》,1999年。
  • 《午夜吹笛人》,2000年。
  • 《春花》,2002年。
  • 《冬娇姨》,2002年。
  • 《木棉花落花又开》,2002年。
  • 《夏明珠》,2003年。
  • 《失去的春天》,2003年。
  • 《烽火儿女情》,2004年。
  • 《日落马山》,2005年。
  • 《时光已走远》,2005年。
  • 《走过烽火岁月的金门特约茶室》,2005年。
  • 《陈长庆作品集》(一九九六~二OO五)全套十册(散文卷二册,小说卷七册,别卷一册),2006年。
  • 《小美人》,2006年。
  • 《李家秀秀》,2007年。
  • 《歹命人生》,2008年。
  • 《西天残霞》,2009年。
  • 《攀越文学的另一座高峰》,2009年。
  • 《颓废中的坚持》,2009年。
  • 《了尾仔囝》,2012年。
  • 《不向文坛交白卷──《金门文艺》的前世今生及其他》,2012年。
  • 《花螺》,2012年。
  • 《将军与蓬莱米》,2012年。
  • 《槌哥》,2012年。
  • 《小辣椒》,2013年。
  • 《将军与蓬莱米》,2013年。
  • 《父亲的遗物》,2014年。
  • 《晚春》,2015年。
  • 《岛屿天青》,2016年。

参考资料[编辑]

  1. ^ 金門日報・副刊文學.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 ^ 金門文藝的美麗與哀愁. [2016-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5). 
  3. ^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2016-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4. ^ 4.0 4.1 阮的家鄉是碧山為年「碧山的呼喚」系列活動而作.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5. ^ 國史館台灣文獻獎. [2016-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8). 
  6. ^ 陳長慶〈阮的家鄉是碧山〉鐫成.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6). 
  7. ^ 阮的家鄉是碧山許銘豐為陳長慶詩作譜曲.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9). 
  8. ^ 歷史不容扭曲,史實不容誤導. [2016-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