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创制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讨论[编辑]

维基的讲法:“(民主集中制)是苏联布尔什维克派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国家机构实行的制度,意思是国家机构【不采纳权力互相制约原则】。由书记主持工作,各委员集体研究制定部署、决定、规定和要求,并把它贯彻落实到部门系统的工作中。”

你说五权宪法跟民主集中制“接近”或“类似”也差太多了吧,何况李鸿禧的原文是用“强并硬凑”。

而且所谓民主集中制云云在那些文中只有几句话再加上这些是政论文章而不是较严肃,正式的学术化文章,并不是很可靠的参考资料,建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可靠的参考资料,以后要精简文字时可以优先删掉。这些维基条目是比较学术化的条目,希望引用文章时能谨慎点,像这些政治味道太重的政论文章可以参考但是应该尽量避免引用。 Wttwcl留言2014年1月19日 (日) 17:45 (UTC)[回复]

Re. 1. 李鸿禧原文为“而孙氏五权宪法之说,将共产主义宪法之人民民主集中制之国民大会、权能区分,与民主主义宪法之权力分立制度,此两水火不容、不共戴天法制,强并硬凑成自律背反之宪法”,在他的意见中,国民大会与权能区分为人民集中制,这在文义上无误。
2. 林浊水原文为“中华民国宪法原来有“国民大会”,那是苏联共产的“苏维埃体制”,是民主集中制,不是民主国家的权力分立体制。”,在林浊水的意见中,国民大会为类似苏维埃体制的民主集中制,这在文义上也无误。
3. 孙中山原始设计,五权全属治权,是政府权力[来源请求],五权之间非权力分立,而是合作关系。符合以上所说,“国家机构【不采纳权力互相制约原则】”的定义。
4. 李鸿禧为宪法专家,其意见可供参考。 --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01:29 (UTC)[回复]

  • 李鸿禧说:“国民大会与权能区分为人民集中制”,逻辑上这不能推出五权宪法类似“人民集中制”,比如说你鼻子可能很像林志玲,但并不代表你看来很想林志玲。你原始句子可不是说;国民大会像民主集中制,你是说:五权宪法像民主集中制,这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我才改的。还有原始的设计除了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之上还有总统,这两者可不完全是合作或上下关系,许志雄(你引用的资料)把五权宪法说成像民主集中制,可能太简化,武断了点。只有能从理论上推出总统跟国民大会的权力都会被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掌握你才能说:五权宪法类似民主集中制,要不然只能说“国民大会”类似民主集中制,还有国民大会是全民普选,这跟所谓民主集中制又是个很大的不同,严格讲你只能说:国民大会“形式上”类似民主集中制。--Wttwcl留言2014年1月22日 (三) 16:50 (UTC)[回复]

Re. 请参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里面也是规定全国人大是全民普选的。是不是普选,与是不是民主集中制没有关系。--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1:47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创制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21日 (三) 21:48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创制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7日 (一) 15:36 (UTC)[回复]

反对合并至倡议或提案[编辑]

因为实际上的概念与倡议提案不同,反对合并。--Alfredo ougaowen留言2022年11月19日 (六) 10:3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