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克斯地陨石坑
威尔克斯地陨石坑(英语:Wilkes Land crater)位于南极洲东部的威尔克斯地(Wilkes Land),位在冰层下方1.6公里处。威尔克斯地陨石坑先后被科学家研究过两次,分别命名为:威尔克斯地异常(Wilkes Land anomaly)、威尔克斯地质量瘤(Wilkes Land mass concentration)。
威尔克斯地异常
[编辑]在1962年,R.A. Schmidt根据地质物理学研究,首次提出在南极洲威尔克斯地的冰原下方,有个大型撞击陨石坑[1]。R.A. Schmidt更提出,该陨石坑是澳亚散布区的玻璃陨石来源。在1976年,J.G. Weihaupt也支持这个撞击陨石坑理论[2]。威尔克斯地异常的冰层下方,被认为有个直径243公里的凹陷地形,最深处达848米,并有重力异常现象。在1979年,C.R. Bentley根据空气回波声学调查结果,认为该地并没有上述的陨石坑[3]。
威尔克斯地质量瘤
[编辑]在2006年3月,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拉尔夫·冯·弗雷泽(Ralph von Frese)与拉勒米·波茨(Laramie Potts)利用NASA的重力量测及气候监控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人造卫星,宣称发现一个质量瘤,直经约300公里,名为威尔克斯地质量瘤[4][5]。而一个更大型的地形结构,环绕者威尔克斯地质量瘤。弗雷泽等人认为该地冰原下方有个大型陨石坑,直径达500公里。造成该撞击坑的撞击物体直径可能达到55.60公里[5]。
由于该地形位于冰原之下,无法直接采集样本研究。该质量瘤也可能是由热柱或大规模火山爆发形成。如果该地形是由陨石撞击产生,该陨石的直径应是造成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陨石的四、五倍宽,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被认为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主因[5]。
由于地表上的质量瘤,会随者时间消失,冯·弗雷泽等人认为威尔克斯地质量瘤的年代,距今5亿年以内。而澳洲在1亿年前与,自冈瓦那大陆分开[5]。冯·弗雷泽等人推测该次撞击事件,使这个地区的地壳厚度变薄,进而造成大陆的分裂。撞击事件的发生时间与规模,使它们可能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有关联[5]。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于2.5亿年前,是自多细胞生物出现以来,地质年代中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板块重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时的大陆分布发现该撞击坑的对跖点就是西伯利亚暗色岩,弗雷泽等人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以目前仍处争议的理论指出,形成威尔克斯地陨石坑的撞击在撞击点的对跖点引发火山爆发[6]。但在这之前已经有其他二叠纪-三叠纪之间的撞击事件候选地点。澳洲西北外海的贝德奥高地,也被认为是造成的二叠纪末灭绝事件的撞击陨石坑。但是,撞击事件是否与这次灭绝事件有关联,仍处在争论中[7][8]。
参考资料
[编辑]- ^ Schmidt RA. Australites and Antarctica. Science. 1962, 138 (3538): 443–444. PMID 17794921. doi:10.1126/science.138.3538.443. Abstract.
- ^ Weihaupt JG. The Wilkes Land anomaly: Evidence for a possible hypervelocity impact crat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76, 81 (B32): 5651–5663. doi:10.1029/JB081i032p05651. Abstract.
- ^ Bentley CR. No giant meteorite crater in Wilkes Land, Antarctic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79, 84 (Sept. 10): 5681–5682. doi:10.1029/JB084iB10p05681. Abstract.
- ^ von Frese RR, Potts L; et al. Permian-Triassic mascon in Antarctica. Eos Trans. AGU, Jt. Assem. Suppl. 2006, 87(36): Abstract T41A–08. Abstract.
- ^ 5.0 5.1 5.2 5.3 5.4 Gorder, Pam Frost. Big Bang in Antarctica – Killer Crater Found Under Ic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News. June 1, 2006 [2008年9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6日).
- ^ von Frese, R., Potts, L., Wells, S., Leftwich, T., Kim, H., et al., 2009, "GRACE gravity evidence for an impact basin in Wilkes Land, Antarctica,"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and Geosystems, v. 10.
- ^ Retallack, G.J., A. Seyedolali, E.S. Krull, W.T. Holser, C.A. Ambers, and F.T. Kyte, 1998, Search for evidence of impact a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Antarctica and Australia. Geology. v. 26, pp. 979–982.
- ^ Retallack, G.J., T. Greaver, and A. H. Jahren, 2007, Return to Coalsack Bluff and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Antarctica.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v. 55, pp. 90–108.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威尔克斯地陨石坑图 俄亥俄州立大学网页
- (英文)南极洲发现大型陨石坑,可能造成地质史上最严重的灭绝事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ace.com
- (英文)南极洲的冰原下方发现大型陨石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ure.com
- (英文)地球撞击数据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