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衫哈夫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夫丹‧拉格纳森
彼得伯勒编年史英语Peterborough Chronicle》中纪载有“哈夫丹”(Halfdene)的名字,该文本出现时间晚于哈夫丹之死至少200年[1]
诺桑比亚国王
统治876–877
前任Ricsige英语Ricsige
继任Guthfrith英语Guthred
都柏林国王英语Kings of Dublin

(尚无定论)
统治875–877
前任Eystein Olafsson英语Eystein Olafsson
继任Bárid英语Bárid
逝世877
斯特兰福特湾
父亲可能是拉格纳·罗斯布洛克,或是作为拉格纳原型的史实人物
母亲可能是亚丝拉琪,或是作为亚斯拉琪原型的史实人物

“拉格纳之子”哈夫丹(Halfdan Ragnarsson,—877年),或译哈夫丹‧拉格纳森,是一位维京领袖,也是865年时领着维京雄狮侵略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王国的指挥官之一。

北欧萨迦中提到,拉格纳·罗斯布洛克有六个儿子,而哈夫丹便是其中之一。哈夫丹的兄弟有:“勇士”比约恩英语Björn Ironside“无骨人”伊瓦尔“蛇眼”西格德英语Sigurd Snake-in-the-Eye乌贝英语Ubba威札克。由于哈夫丹和威札克没有在任何文本中同时出现,有些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个人;哈夫丹对于当时的维京人来说是一个很常见的名字,而威札克(意思为白衫)可能代表某种暗喻,或是昵称,以此区别拉格纳之子哈夫丹与其他的哈夫丹[2]

哈夫丹是诺桑比亚的首位维京籍国王,同时间他也觊觎著都柏林王国。哈夫丹与他的兄弟“蛇眼”西古德很可能统治了丹麦一段时间,法兰克人的文献中提到了873年时丹麦的统治者是西古德和哈夫丹。哈夫丹于877年试图宣誓爱兰尔的主权,并死于斯特兰福特湾之役中。

生平

[编辑]

哈夫丹是维京雄狮的领导者之一,也是拉格纳·罗斯布洛克的儿子,他们在865年入侵盎格鲁萨克逊王国东英格兰[3][4]。萨迦中写道,维京雄狮是由拉格纳的儿子们发起,目的是攻击诺桑比亚的埃勒(Ælla)国王,以报杀父之仇。历史学家推测,埃勒国王在865年将拉格纳扔入毒蛇坑中处死,但此举的解释尚无定论[5][6]。大部分入侵英格兰的人来自丹麦,但十世纪时一位名为阿塞尔(Asser)的教士写道这些侵略者来自于“de Danubia”,意思是来自于多瑙河(Danube)。但多瑙河的拉丁文是“Dacia”,因此, 阿塞尔所指的可能是“Dania”(丹麦的拉丁文)[7]

865年秋,维京雄狮于东英格兰登陆,他们在此渡冬和寻找马匹[8]。翌年,维京大军往北入侵诺桑比亚,诺桑比亚当时正值内战,埃勒和欧斯伯特英语Osberht of Northumbria(Osberht)两人争夺诺桑比亚的王位[9]。866年,维京大军攻下了诺桑比亚的约克镇,一个富饶的据点[10],翌年,埃勒和欧斯伯特决定暂时休兵,合作对抗维京人,夺回约克镇,但结果并不理想,埃勒和欧斯伯特两人赔上了他们的性命[9]。失去了领导人的诺桑比亚兵败如山倒,丹麦人扶植了一位名为埃克伯克英语Ecgberht I of Northumbria(Ecgberht)的傀儡国王,统治诺桑比亚,收取税金以支付维京人军队的开销[11]

不久之后,维京军队往南入侵麦西亚王国,占领了诺丁汉镇并在此过冬[10]。麦西亚的国王博格雷德(Burghred)与威赛克斯的埃赛尔雷德结盟,联合军力包围了诺丁汉镇。盎格鲁萨克逊人尝试夺回诺丁汉镇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但两方达成协议,丹麦人同意休战并退回约克镇[12],他们在约克镇待上了数年,为了下次进攻累积军力[9]

869年,丹麦人带着征服的野心回到了东英格兰,他们占领了塞特福德(Thetford),预计在此渡冬。丹麦人遭受东英格兰人的军队攻击,丹麦人赢得这场战役,东英格兰的国王艾德蒙英语Edmund the Martyr(Edmund)遭到处决[13]。丹麦人要求艾德蒙放弃基督,但是艾德蒙的信仰坚定不移,于是遭到处死,根据中世纪的传统,艾德蒙被视为殉教者[14]。伊瓦尔和乌贝是丹麦人的领袖,也是杀死艾德蒙的人。哈夫丹是否参予这次事件尚无定论[15]

征服东英格兰以后,伊瓦尔(Ivar)离开了维京雄狮,870年后英格兰文献中再也没提到他,然而,大部分学者认为他成为都柏林的丹麦裔国王,死于873年的伊马英语Ímar(Ímar)[16]。伊瓦尔前往爱尔兰后,哈夫丹成了维京雄狮主要的领导人,他在870年侵略了威塞克斯王国[12]。伊瓦尔离开后一段时间,大量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战士加入了维京雄狮,史称“夏季维京大军”(Great Summer Army),他们的领导人是巴格斯特英语Bagsecg(Bagsecg)[17]。根据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丹麦人与威塞克斯曾九次交锋,包括871年1月8日的阿什当之役英语Battle of Ashdown[18]。然而维京雄狮无法撂倒威塞克斯王国,于是哈夫丹与刚加冕不久的阿佛烈达成了停战协议[19]

维京雄狮撤退并占领了伦敦,并在871年于伦敦渡冬[20]。当时伦敦制造的硬币上刻有哈夫丹的名字,显示了哈夫丹是军队的领袖[18]。872年秋,诺桑比亚掀起一场革命,目的是推翻维京人的傀儡国王,于是维京雄狮北迁回到诺桑比亚镇压革命[19],然而,有学者认为维京雄狮当时的迁徙乃是因为与麦西亚王国交战,而不是为了镇压革命[21],总之,维京雄狮于托克西英语Torksey(Torksey)渡冬,翌年于瑞普吞英语Repton(Repton)渡冬。维京雄狮最后在874年征服了麦西亚王国,国王博格雷德被迫退位,傀儡国王希奥武夫(Ceolwulf英语Ceolwulf II of Mercia)取而代之[22]

战胜麦西亚王国后,维京雄狮一分为二,一半由古特雷姆英语Guthrum(Guthrum)带领,往南迈进继续对抗威塞克斯王国,另一半则由哈夫丹带领,往北侵略斯特拉斯克莱德皮克特人布利吞人。根据《阿尔斯特年鉴英语Annals of Ulster》(Annals of Ulster),都柏林的国王艾因斯坦‧欧拉夫森英语Eystein Olafsson(Eystein Olafsson)被奥尔本(Albann)的诡计欺骗,在875年遭到杀害,大部分学者都同意奥尔本就是哈夫丹[23][24]。哈夫丹的兄弟伊瓦尔统治著都柏林,但是他死于873年,哈夫丹侵略都柏林可能是为了夺回伊瓦尔的王国[18]。哈夫丹并没有留在爱尔兰,876年他领军回到诺桑比亚安定下来,哈夫丹的领土与旧日德伊勒(Deira)王国领土大量重叠,诺桑比亚北部仍然由盎格鲁萨克逊人统治[18]。从876年开始,有些文本称呼哈夫丹为“约克的国王”(King of Jórvík[25]

哈夫丹在都柏林的政权并不稳固,哈夫丹政权被推翻的时候他人在约克[3]。哈夫丹在877年回到爱尔兰试图夺回约克,他与“白肤异教徒(Fair Heathens)”交战,白肤异教徒系指待在爱尔兰最长时间的维京人,而稍晚抵达爱尔兰的维京人,包括哈夫丹,则被称为“黑肤异教徒”(Dark Heathens)[26]。两方于斯特兰福特湾交战,哈夫丹死于战斗中[27]。哈夫丹的手下经过苏格兰回到诺桑比亚,途中与皮克特人交战,皮克特国王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遭到杀害[28]。直到883年古德弗利斯(Guthfrith)称王之前,诺桑比亚一直处于没有领导者的状态[29]

历史真实性

[编辑]

哈夫丹的父亲拉格纳是否真有其人尚无定论,但哈夫丹与其兄弟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人物。Hilda Ellis Davidson英语Hilda Ellis Davidson 于1979年写道:“近年来某些学者接受了拉格纳的故事有部分是真实发生过的。”[30]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反对,例如 Katherine Holman 认为:“即使拉格纳之子是货真价实的,也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拉格纳真实存在,拉格纳似乎是活在文学中的虚构人物,乃是综合了数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杜撰而成。”[31]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文献

  1. ^ Laud MS Misc. 636, folio 31r
  2. ^ Ragnar Lodbrok och hans söner. Heimskringla.no. [March 25,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6). 
  3. ^ 3.0 3.1 Venning p. 132
  4. ^ Holman 2012 p. 102
  5. ^ Munch pp. 245–251
  6. ^ Jones pp. 218–219
  7. ^ Downham 2013 p. 13
  8. ^ Kirby p. 173
  9. ^ 9.0 9.1 9.2 Forte pp. 69–70
  10. ^ 10.0 10.1 Downham 2007 p. 65
  11. ^ Keynes p. 526
  12. ^ 12.0 12.1 Forte p. 72
  13. ^ Gransden p. 64
  14. ^ Mostert pp. 165–166
  15. ^ Swanton pp. 70–71 n. 2
  16. ^ Woolf p. 95
  17. ^ Hooper p. 22
  18. ^ 18.0 18.1 18.2 18.3 Costambeys
  19. ^ 19.0 19.1 Forte pp. 72–73
  20. ^ Downham 2007 p. 68
  21. ^ Downham 2007 p. 69
  22. ^ Forte pp. 73–74
  23. ^ Annals of Ulster, s.a. 875.
  24. ^ South p. 87
  25. ^ Malam p. 104
  26. ^ Downham 2007 p. 14
  27. ^ Annals of Ulster, s.a. 877.
  28. ^ Ashley p. 464
  29. ^ Lapdige et al. p. 526
  30. ^ Davidson p. 277
  31. ^ Holman 2003 p. 220

引用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