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圣伯多禄大殿
圣伯多禄大殿 Basilica Sancti Petri(拉丁文)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教宗国 |
坐标 | 41°54′8″N 12°27′12″E / 41.90222°N 12.45333°E |
宗教 | 罗马天主教 |
祝圣 | 360年 |
功能状态 | 现时地位不明,拆卸前是特级宗座圣殿 |
建筑详情 | |
建筑风格 | 古罗马建筑 |
奠基 | 326年至333年 |
竣工 | 360年 |
拆毁时间 | 1405年 |
长度 | 110米 |
地图 | |
圣伯多禄大殿(拉丁语:Basilica Sancti Petri)是4世纪时建成的天主教会圣殿,位于现时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的位置。大殿前身为尼禄马车竞技场,于君士坦丁在位的时候建造。为分别此大殿及建于1506年至1626年的新圣伯多禄大殿,此大殿又称为旧圣伯多禄大殿。[1]
历史
[编辑]旧圣伯多禄大殿于318年至322年间开始建造[2],约30年后完工。大殿在其后的12世纪在天主教会和罗马都有重要的意义,亦为教徒朝圣之地。
此教堂为举行教宗加冕礼的地方,在800年,查理大帝受教宗良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天主教世界的保护者;846年,撒拉森人为得到圣殿的财宝和圣餐仪式器皿破坏圣殿[3],由于圣殿位于奥勒良城墙外,少了一层保护,而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4],其后教宗良四世收复教堂后建设利奥尼内城以保护教堂[5];1099年,教宗乌尔巴诺二世连同安瑟莫召开复活节会议,重申反对叙任权斗争及神职人员与世俗领主的不良关系。
到了15世纪,教堂结构日益变旧,亚维农教廷迁回罗马后,莱昂·巴蒂斯塔·阿伯提和贝尔纳多·罗塞利诺提出重修教堂,维修半圆形后殿,并于在圣殿正面加建多层阳台。阿尔伯蒂断言圣殿有结构问题:
“我注意到圣伯多禄大殿有一个不好的特点:又长又高的墙,没有足够结构给予承托,又没有扶壁支撑;墙壁窗洞又太大;结果风的流动导致墙面被侵蚀;无疑再改动有机会让建筑倒塌。”[6]
儒略二世原本打算保留此建筑,但其后改变主意,计划重建教堂。因为圣殿对教会历史有重大意义,当时人民对此计划有很大反响,最后大殿里的祭坛得以保留,并放在新圣殿。[7]
设计
[编辑]旧圣伯多禄大殿采用像君士坦丁圣殿的典型罗马圣殿风格[8],不用古希腊罗马风格。
在圣伯多禄的坟墓上建圣殿让君士坦丁大帝感到烦恼,也影响到建筑的形状。台伯河西岸的梵蒂冈山被夷为平地。特别的是,由于圣殿位置在古城外面,祭坛拱点位于西面,以让圣殿正面面向罗马东面。外墙没有华丽的装饰。[1]
圣殿可容纳三千至四千名信徒。共有五条通道:阔道位于中间,另外两旁有两条较窄的通道;总共21行大理石分隔。[9]圣殿110米长,形状为拉丁十字架。在别名“天国的花园”的中庭,有5个6世纪加建的大门,供人进入圣殿。祭坛装有数条所罗门式柱,教会传说是君士坦丁大帝从所罗门圣殿搬运到教堂;亦又说是从东方教会来的。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建造圣伯多禄庙盖时有参考旧柱的扭纹风格。
马赛克艺术
[编辑]在中庭的“小船”马赛克艺术由乔托·迪·邦多纳制作,刻画小船遇到狂风。拱廊入口的墙上马赛克由贾科莫·加塔尼·斯特凡内希设计,描绘圣伯多禄在水上行走,但在16世纪重建圣殿时遭破坏,只有少部分得以保留。
圣殿末端为拱门,窗上有耶稣基督像;墙上11个窗描绘圣经新旧约的故事。
现存以主显节为主题的马赛克碎片为少数教堂内的中世纪艺术,现在存放在希腊圣母堂,碎片证明圣殿马赛克品质很高。[10]
-
1628年制成的“小船”马赛克仿制品
-
“崇拜圣者”马赛克,现存希腊圣母堂
-
“圣母怜悯”,现存佛罗伦斯圣玛尔谷大殿
-
马赛克,现存乔万尼·巴拉科古雕塑博物馆
-
所罗门式柱,现装饰形成视觉陷阱
墓窟
[编辑]圣伯多禄被钉十字架后在旧圣伯多禄大殿埋葬,那里建了一个小圣坛。随着他在教会的重要度越来越高,教会用各类的石像及吊灯装饰圣坛,并在旁边加筑祭坛。墓窟里埋葬很多圣人和教宗遗骨,这些遗骨在装修圣殿时被陆续发现。[1]
大部分墓窟在16至17世纪重建圣殿时被拆掉,小部分仍在新圣殿及其他罗马教堂。殉道者墓窟多次移动,还有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在14世纪的两次大火,有一半的墓窟在重建时未能得以保留。[1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Boorsch, Suzanne. The Building of the Vatican: The Papacy and Architecture.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ulletin. 1982年–1983年, 40 (3): 4–8 (英语).
- ^ Marian Moffett, Michael Fazio, Lawrence Wodehouse. A World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2nd edition 2008. : 135 (英语).
- ^ Davis, Raymond. The Lives of the Ninth-Century Popes (Liber pontificalis).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1995年: 96 (英语).
- ^ Barbara Kreutz (1996). Before the Normans: Southern Italy in the Ninth and Tenth Centur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 25–28.
- ^ Rosemary Guiley, The Encyclopedia of Saints, (InfoBase Publishing, 2001), 208.
- ^ William Tronzo. St. Peter's in the Vatic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6. ISBN 0-521-64096-2 (英语).
- ^ Garder, Helen; et al.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With Infotrac. Thomas Wadsworth. 2004年3月17日: 219. ISBN 0-15-505090-7 (英语).
- ^ Sobocinski, Melanie Grunow. Detroit and Rome. The Regents of the Univ of Michigan. 2005: 77. ISBN 0-933691-09-2 (英语).
- ^ Garder, Helen; et al.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With Infotrac. Thomas Wadsworth. 2004年3月17日: 619. ISBN 0-15-505090-7 (英语).
- ^ "Old Saint Peter's Basil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6.
- ^ Patetta, Federico. La figura del Bramante nel "Simia" d'Andrea Guarna. Roma: Accademia Nazionale dei Lincei. 1943 (意大利语).
参见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 The Vatican: spirit and art of Christian Rome.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82 [2017-06-13]. ISBN 08709934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51–61页) (英文)
- Kurt Weitzmann, ed.,. Age of spirituality: late antique and early Christian art, third to seventh century.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79 [2017-06-13]. ISBN 97808709917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6). (英文)
外部链接
[编辑]- The Constantinian Basili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何塞·鲁斯查尔特的文章 (英文)
- The Tomb of St Pe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玛格丽塔·瓜尔杜奇的书籍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