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萨尼亚克
外观
乔治·萨尼亚克 | |
---|---|
出生 | 法国佩里格 | 1869年10月14日
逝世 | 1928年2月26日 法国默东 | (58岁)
国籍 | 法国 |
知名于 | 萨尼亚克效应 X射线荧光光谱仪[1]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光学 |
机构 | 巴黎大学 |
乔治·萨尼亚克[2](法语:Georges Sagnac,法语发音:[ʒɔʁʒ saɲak];1869年10月14日—1928年2月26日)是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其代表贡献是作为干涉测量术和激光陀螺仪基础的萨尼亚克效应。[3]
生平
[编辑]萨尼亚克出生于法国佩里格。1889年,萨尼亚克入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巴黎大学担任实验室助理期间,他随威廉·伦琴一同研究X射线,是法国最早涉足此领域的研究者之一。萨尼亚克与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保罗·朗之万等物理学家,以及数学家埃米尔·博雷尔等人关系良好。玛丽·居里曾说,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在放射性刚被发现的时期,与萨尼亚克交换过意见。1928年,萨尼亚克在默东去世。
萨尼亚克效应
[编辑]1899年,萨尼亚克提出有关静止以太存在的理论[注 1],并尝试以此理论解释斐索实验的结果。1910年,他设计出一个置于旋转平台上的干涉仪。1913年,萨尼亚克发表了实验结果[注 2],他发现平台以不同角速度旋转时,两束以不同方向绕平台行进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会发生移动。这一效应就称为萨尼亚克效应。萨尼亚克认为,光在一种介质(也就是以太)中传播。由于这种介质的存在,在实验室参考系中测量得到的光速,与在旋转平台的参考系中测得的光速存在差异。而实验中测得的条纹移动量与该理论预言的量相符。由此,萨尼亚克认为实验证明了以太的存在。[3]
虽然萨尼亚克对实验现象的阐释在后来被证明并不正确,但萨尼亚克效应极大地推动了定位技术的发展。以萨尼亚克效应测量角速度的激光陀螺仪广泛地用于飞机、船舶和航天器中的定向装置中。相比带有旋转部件的传统陀螺仪,激光陀螺仪更小更轻,也克服了摩擦带来的漂移问题。[4]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Quintin, M. Qui a découvert la fluorescence X ?. Journal de Physique IV. 1996, 6 (4) [21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 ^ 萨尼亚克效应. termonline.cn.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 ^ 3.0 3.1 Pascoli, Gianni. The Sagnac effect and its interpretation by Paul Langevin. Comptes Rendus Physique. 2017-11, 18 (9-10): 563–569 [2023-07-20]. ISSN 1631-0705. doi:10.1016/j.crhy.2017.10.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英语).
- ^ Peter M. Taylor - INS Test Engineer Honeywell, Inc.
拓展阅读
[编辑]- Laue, Max von. On an Experiment on the Optics of Moving Bodies. Münchener Sitzungsberichte. 1911: 405–412.
- Sagnac, Georges.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luminiferous aether by an interferometer in uniform rotation. Comptes Rendus. 1913, 157: 708–710.
- Sagnac, Georges. On the proof of the reality of the luminiferous aether by the experiment with a rotating interferometer. Comptes Rendus. 1913, 157: 1410–1413.
- Paul Langevin, Sur la théorie de la relativité et l'expérience de Georges Sagnac (1921)
- Paul Langevin, Sur l'expérience de Georges Sagnac (1937)
- Pauli, Wolfgang. Theory of Relativity. New York: Dover. 1981. ISBN 0-486-6415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