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味纷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展览看板
“生活杂拾”展区一隅

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英语The Flavours of Everyday Life in China - Memories from the Past Half Century)是一个关于195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内地人民的生活面貌变化的展览。

展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合办,并由香港历史博物馆筹划。由2011年7月6日至9月26日于香港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厅展出。

“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展览分为“票证年代”、“生活杂拾”、“红色印记”、“婚姻大事”、“奔向小康”共五部分,以290多组日常生活实物陈列、200多张照片展示及音像播放的形式,重现了内地在半个多世纪里生活面貌的变迁。

展览场馆平面图及参观动线

在“票证年代”部分,主要以粮票、米票、面票、布票及日用工业品购货券等展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票走遍天下,没票寸步难行”的人民生活轮廓。

在“生活杂拾”和“婚姻大事”两个部分,则展示当年的搪瓷碗盘杯盆、小人书、铁皮玩具、电器用品、全家福照片、结婚证、结婚照。还有在物资短缺年代,为节省布料而做的假领子,1970年代结婚时需具备的“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红色印记”部分陈列了许多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物件,包括“红宝书”和各种毛主席像章及革命样板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的片段。

“奔向小康”部分则展出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生活变化的照片,比如烫头发戴墨镜和喝可口可乐

展览场馆更以黄新原《五十年代生人成长史》[1]、陈煜《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2]、王沛人《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3]及刘仰东《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体自传》[4]等著作的精华摘句反映当时中国生活的记忆。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在2011年7月5日展览开幕礼上表示,昔日俯拾皆是的寻常物品,其实满载着每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成为了我们追溯社会发展脉络的媒介。

资料来源[编辑]

  1. ^ 黄新原. 五十年代生人成長史.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年2月1日. ISBN 9787500683520 (中文). 
  2. ^ 陈煜. 中國生活記憶──建國60年民生往事(圖文珍藏版).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8月1日. ISBN 9787501970544 (中文). 
  3. ^ 王沛人. 六十年代生人成長史.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1月. ISBN 9787500679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中文). 
  4. ^ 刘仰东. 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體自傳.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年2月10日. ISBN 9787500685739 (中文).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