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工场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9年11月15日) |
创业工场(英语:Startup studio),也称为创业工作室、创业铸造厂或是风险创业工作室,指的是其运作模式、文化、性质上像是在创业一样的企业建立模式。此模式通常以持续创造多个新创事业为主要存在目的,致力于将创造出来的新创事业打造为足以独立运作、持续营运的后继公司。
这类风格的企业建立模式亦可称为“平行创业法”。
历史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主要类型
[编辑]常见的创业工场有以下几种类型:
"建造型"创业工场
[编辑]建造型创业工场的发展专案,通常源自其关系企业或投资组合公司内的点子,由创业工场专注于将该点子发展为新创事业[1]。此模式特别知名的案例如[2] eFounders、Pioneer Square Labs、[3] 以及 Rocket Internet.
"投资型"创业工场
[编辑]投资型创业工场对外招募早期阶段的新创事业加入,并提供资金及专业知识以协助其成长。像是Betaworks及[Science Inc.]即属此类型。
某些创业投资公司的发展模式也非常接近投资型创业工场,他们借由相当操作性的手段影响他们所投资的公司之营运管理,例如Andreessen Horowitz或GV即属此类。但是,这种参与模式通常仅限于某些领域,例如人力招募、募资或是公共关系等。
"育成型"创业工场
[编辑]育成型创业工场是同时提供财务投资及专家团队并借此取得新创团队股权,并且会实质参与经营发展的种子加速器。
概观
[编辑]商业模式
[编辑]创业工场的定位经常与育成中心、种子加速器或是有参与经营管理的创投公司有所混淆。
创业工场的营运模式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定义:[4][自述来源][5]
- 创业工场专注于创造新创公司
与育成中心或创投公司不同,创业工场的主要目标是从头建构一家新创企业,这意味著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在一段持续的期间对特定专案进行营运发展。
- 创业工场会不断重复且持续地进行创造新创公司的流程
创业工场的重点之一是快速开发产品原型。创业工场通常会同时启动多个专案、多个新创公司,而非一次仅专注在一个专案。
- 创业工场建立基础建设,以实现更有效率的风险创业流程
创业工场拥有由各种资源汇总所构成的创业基础架构,包括技术工具、管理流程以及跨领域的团队。创业工场运用自己所培养的团队,持续打造不同的专案借此累积实战经验,并且反复地使用既有的创业基础架构、软体以及最佳实践等既有资产。
在早期创业环境中的特性
[编辑]- 早期创业环境中的创业工场
创业工场根据其提供的团队能力与财务方面的支持,在创业环境中具有特殊的产业角色:
- 育成中心及加速器致力于为他们所筛选的新创企业提供导师资源、经营建议以及指导,提供给新创团队的资源属于人力资本。
- 创业工场提供高水准的人力资本以及部分的财务资本,致力于运用自己的团队来发展出多个新创事业,并各新创事业发展过程中挹注有限的资金。
- 天使投资人和早期风险投资人通常更关注财务资本方面的资源挹注,他们通常提供资金来协助其投资组合中的新创公司发展或合作,有时会提供一些指导与战略上的建议。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Diallo, Ali. How ‘venture builders’ are changing the startup model. VentureBeat. January 18, 2015 [2016-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Geron, Tomio. Atomic, With First Fund, Looks to Upend Venture-Capital Model.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01-23 [2017-07-27]. ISSN 0099-96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美国英语).
- ^ Pioneer Square Labs Grabs $12.5M To Dream Up, Then Kill Off Or Spin Out Startups. TechCrunch.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美国英语).
- ^ Elziere, Thibaud. Startup Studio: the 3rd Co-founder Model. Medium. September 16, 2014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 ^ Rao, Leena. The Rise Of Company Builders. TechCrunch.com. February 16, 2013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