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包待制智赚灰栏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包待制智赚灰栏记

包待制智赚灰栏记,或灰栏记,是元朝作家李潜夫创作的杂剧和公案故事,[1][2]情节涉及到两个妇女为争夺一个孩子的抚养权,包拯断案时将孩子置于一个“灰栏”中,由两位妇女抢夺,孩子的生母不愿孩子受苦而放弃,最后被判为孩子的生母。

改编

[编辑]

1832年首次由法国汉学家儒莲在伦敦译为法文(Le Cercle de Craie)发表,后于1924年由德国诗人克拉邦德转译为德文(Der Kreidekreis)并改编发表,灰栏记因此而十分流行。[3][4]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为此发表歌剧《灰阑记英语Der Kreidekreis (opera)》。克拉邦德版后又被詹姆斯·拉沃翻译为英文并于192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伦敦的制作人巴齐尔·迪恩将其搬上了舞台,并找黄柳霜劳伦斯·奥利维尔演出。1940年,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又创作了《奥格斯堡灰阑记英语The Augsburg Chalk Circle》,1944年创作了改编后的《高加索灰栏记[5],上演后引起轰动[6]。吉尔吉斯作家钦吉兹·艾特马托夫在创作1960年作品《红领巾》时也曾得到《灰阑记》的启发。

类似情节

[编辑]

类似情节也见于《希伯来圣经》中所罗门的审判故事。另外在《太平御览》361卷和639卷引用的《风俗通》逸文,也记载了西汉颍川郡太守黄霸通过让两个妇女争夺孩子,生母因不愿孩子痛苦而放弃,最终被判孩子归其所有。“颍川有富室,兄弟同居,两妇数月皆怀妊。长妇胎伤,因闭匿之,产期至,同到乳母舍。弟妇生男,夜因盗取之,争讼三年,州郡不能决。丞相黄霸出坐殿前,令卒抱儿,取两妇各十步,叱妇曰:“自往取之。”长妇抱持甚急,儿大啼叫;弟妇恐伤害之,因乃放与而止,甚怆怆。长妇甚喜。霸曰:“此弟子也。”责问乃伏。”此外,该故事还见于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南宋郑克的《折狱龟鉴》和南宋桂万荣的《棠阴比事》以及日本大冈忠相的《大冈政谈》。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halk Circle, The (Hui-Lan J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xford Dictionary of Plays, online at Enotes.com. Retrieved May 27, 2008.
  2. ^ "The Circle of Chal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Masterplots, Definitive Revised Edition, online at Enotes.com. Retrieved May 27, 2008.
  3. ^ "Solomon's Judgment, Mahosadha, and the Hoei-Kan-Li".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4).  (260 KB)[sic], Paul G. Brewster, Folklore Studies, Vol. 21, (1962), pp. 236-240, Asian Folklore Studies, Nanzan University. Online version accessed June 23, 2015.
  4. ^ "Klabun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Sixth Edition, 2008. Retrieved May 27, 2008.
  5. ^ 运城人物志,王水成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37页
  6. ^ 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孟犁野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