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式手榴弹
外观
十式手榴弹 | |
---|---|
类型 | 手榴弹/枪榴弹 |
原产地 | 日本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21—1945年 |
使用方 | 大日本帝国陆军 大日本帝国海军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苏国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争 日苏战争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14年 |
生产日期 | 1921年–1945年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530公克 |
长度 | 12.45公分(4.9英吋) |
直径 | 5.00公分(1.97英吋) |
填充 | 黄色炸药 |
填充量 | 50公克 |
引爆机制 | 7—8秒燃烧型引信 |
十式手榴弹(十年式手榴弾,日语:じゅうねんしきてりゅうだん)是大日本帝国陆军所设计与使用的第一种破片手榴弹。[1]
历史与发展
[编辑]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军方对一系列的手榴弹进行了试验,不过没有任何一种手榴弹进入量产。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日方军事观察员兴趣浓厚的注意到作为步兵支援武器的手榴弹的研发与战术用途,而因此陆军技术局被指派进行一个计画,以开发一种可与日本军方的标准步兵武器-三八式步枪-搭配使用的榴弹发射器。这计画因一系列的原因而失败,包括口径过小、枪管过长,以及推进剂的技术困难。技术局之后转向观察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设计的老式小型信号用迫击炮,而这后来衍生出独立使用的十年式掷弹筒。十式手榴弹在接上雷管与推进火药后即可搭配此掷弹筒使用。此手榴弹亦可以手投掷,或是在加装尾翼后自枪榴弹发射器中射出。
设计
[编辑]十式手榴弹的设计与较后期的九一式几乎相同,有著带沟的“凤梨状”分节弹体,使其在爆炸时能够散出尖锐的碎片。主要差异在于十式有著锯齿状的顶部。弹体底部的一个螺纹凹槽使此榴弹可以装上自榴弹发射器发射时所需的备用推进剂罐,或是用作枪榴弹时需要的尾翼。引信属于雷管触发的类型;在拔出安全插梢并敲击榴弹盖顶部后,引信会点燃并可提供7~8秒的爆炸延迟。当此榴弹用作枪榴弹或迫击炮弹时,由于击针被发射的力量压入弹体,引信会自动点燃。这设计的一个问题在于引信长度有极高的变化与不准确性,使得手榴弹要不是提前爆炸,就是时间延迟长到敌军可以在爆炸前将手榴弹扔回来。[2]
战斗纪录
[编辑]十式手榴弹在前线上快速的被九一式手榴弹取代,但之后主要以照明弹与信号弹的型式持续使用到第二次中日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3]
引述资料
[编辑]- US Department of War. Handbook on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TM-E 30-480 (1945).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4 reprint. ISBN 0807120138.
- Rottman, Gordon L. Japanese Infantryman 1937-1945. Osprey Publishing. 2005. ISBN 1841768189.
- Departments of the Army and the Air Force. Japanese Explosive Ordnance, TM 9-1985-4. 1953. ASIN B000H7NC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