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叉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叉骨在鸽子骨架中的位置
鸡的叉骨

叉骨(英语:furcula)来源于拉丁语furcula,意为“小叉”,是在鸟类和其他一些恐龙物种中发现的叉状骨[1],由两个锁骨融合而成。在鸟类中,其主要功能是增强胸骨以抵御飞行的考验。

在一些西方文化中,鹅或其他鸟类的叉骨是一种幸运物。两个人会抓著叉骨的两端拉扯使其断裂,得到较大段的一方可以许下愿望

鸟类

[编辑]

叉骨就像鸟的肩膀之间的支柱,并且与鸟的肩胛骨相连。 它与鸟喙骨和肩胛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结构,称为三骨管(triosseal canal)。三骨管具有将腱上肌与肱骨连接起来的坚固肌腱,负责在飞行间歇期间抬起翅膀[1]。 在下冲过程中,由于胸部受到飞行肌肉的压迫,因此叉骨的上端散开,扩张至其静息宽度的50%,然后收缩[1]。飞行中的椋鸟的X射线胶片显示,除了加强胸部外,在飞行过程中,叉骨还像是胸带中的弹簧一样。当翅膀向下拉时,它会膨胀,而当翅膀升高时,它会折回。就像弹簧一样,分叉能够将一些收缩产生的能量存储在胸肌中,使肩部横向扩展,然后在上冲时释放能量,因为叉骨会恢复到正常位置。反过来,这将肩膀拉向身体的中线[2] 。虽然椋鸟拥有一个相对其体型大而强壮的叉骨,但有许多物种完全不存在该结构,例如灌木小鸟(scrubbirds)、部分巨嘴鸟、部分猫头鹰,部分鹦鹉、以及须䴕科拟鹑科鸟类。这些鸟仍然可以飞翔,他们也有叉骨残留的近亲。这些近源物种的叉骨被缩小成一条僵化的韧带,看起来是无目的的。

有些物种也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叉骨,在叉骨的大小增加,变得僵硬或过大,无法充当弹簧。在像鹤和猎头鹰这些动物,叉骨的臂很大,很空心而且坚硬[3]

非鸟恐龙

[编辑]
叉骨的演化

一些兽脚亚目恐龙也被发现具有叉骨,包括驰龙科窃蛋龙科[4]暴龙科[5]伤齿龙科腔骨龙科[6]异特龙科.[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Gill, Frank B. Ornithology.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07: 134–136. ISBN 0-7167-4983-1. 
  2. ^ Proctor, Noble S.; Lynch, Patrick J. Manual of Ornithology: Avia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1998: 214. ISBN 0-300-07619-3. 
  3. ^ The Inner Bird: Anatomy and Evolution, by Gary W. Kaiser.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4. ^ 4.0 4.1 Currie, Philip J.; Padian, Kevin.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cademic Press. October 1997: 530–535. ISBN 0-12-226810-5. 
  5. ^ Carpenter, Kenneth. The Carnivorous Dinosaur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July 2005: 247–255. ISBN 0-253-34539-1. 
  6. ^ Tykoski, Ronald S.; et al. A Furcula in the Coelophysid Theropod Syntarsi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September 2002, 22 (3): 728–733. doi:10.1671/0272-4634(2002)022[0728:afitct]2.0.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