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美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美筠(?),香港诗人[1],澳洲雪梨大学哲学博士。在大专院校教授中国文学及创作,曾任职香港大学附属学院高级讲师,岭南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播道神学院客座讲师,也曾兼教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及信义宗神学院,以及曾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及香港浸会大学教授中文传意,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2005年在澳洲悉尼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其论文研究范围为清代女诗人。研究专长为古典诗、中国女性书写、现代文学与基督教、现代诗等。亦曾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大专院校任教。

2013年10月以文学界别与卢伟力梅卓燕、锺小梅组成“艺术3+1”,参与香港艺术发展局推选活动当选。[2]开始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并任文学委员会主席、艺术支援组主席、策略委员会及管理委员会委员,倡议艺团治理及运作守则,[3]文学阅读者的建立及发展,及倡议成立香港文学馆。在任期间,推动检讨资助机制及艺发局界别代表选举机制,打破过往把艺术消费调查撇除文学艺术的惯例,促成文学阅读消费调查,并建议推行文学阅读人口调查。[4]策展首次由艺发局主办的大型文学节“文学串流”,鼓励文学多元展演,串连不同文艺团体及作家,以文学为核心,让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领域,可以有更好的串流与连系[5],展开一系列跨流域艺术活动,以文学为核心,召集香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进行跨流域的创作与分享。前后分别担任过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及文学组主席(2014-2016)、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创办人及现任董事、香港文学评论学会创办人及现任主席。

吴美筠早年以女性视觉书写女性内在暴力的诗人[6][7]羁魂认为其作品情貌多变,作品语言成熟。[8]叶维廉指出她第一部诗集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自觉。[9]除了新诗,也擅写小说、艺术评论。1987年与林夕洛枫饮江李焯雄(笔名朔方)创办《九分壹诗刊》、担任《诗双月刊》、《诗网络》编委及香港书奖青年文学奖汤清文艺奖基督教金书奖等评判。[10]曾为多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IATC香港分会创会董事,2014年11月创办香港文学评论学会,该会正式在2015年成立始她一直担任该会主席。在九十年代开始活跃撰写演艺评论,曾于1998年3月与许树宁合作,负责现代式单位推出流动观众混媒体演出“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文本创作。

早年任职编辑,所撰写社会专题、人物专访、专题采访、文化观察散见于突破杂志,社会专题编采见于Recruit明报,艺术现象观察及采访见于越界演艺文化周报及艺术讯息。曾为快报星岛日报时代论坛Elegance撰写专栏。

其著作收入香港、大陆、台湾、澳洲等地出版之文学书籍,出版诗集《我们是那么接近》获第一届香港中文文学书奖新诗组推荐奖。诗作被翻成英语,选入由牛津出版社出版之英语诗集“From the Bluest Part of the Harbour”及澳洲出版诗集“Footprints on Paper”等。

个人著作

[编辑]
  • 《我们是那么接近》(诗集,1990)
  • 《第四个上午》(诗集,1998)
  • 《爱情卡拉OK》(小说,2006)
  • 《天使头上的小木屑》(小说及散文,2009)
  • 《时间的静止》(新诗集,2009)
  • 《雷明9876》(少年小说,2011)
  • 《独眼读看 : 剧场・舞影・文学跨世纪》,(文艺评论,2018)
  • 《香港文学的六种困惑》(主编,文学评论,2018)

现代文学评论

[编辑]

吴美筠亦曾经作一些流行文学作一些学术性的评论,当中就包括的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新作《刺杀骑士团长》,因为该著作被香港的亵物品审裁处于列为二级不雅物品。吴美筠当时就发表了以下的看法:

今次事件中,我最激起我们情感的,是‘不雅’这个词汇,另外是‘十八岁’这条界线。”她认为,现今无论是色情、情色、猥琐的定义和界线,于大众都没有一致的共识,而“不雅”亦是个模糊的辞汇。像在公众场合露体,大众会有共识那是不雅;但若艺术行为表演里裸露身体,人们就会有一份艺术的理解在其中,未必会以“不雅”称之。

她的评论为本土的文学界以及大众提供了一个很中肯的解读方法。[11]

作品纳入

[编辑]
  • 《独眼读看 : 剧场・舞影・文学跨世纪》,香港: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2018
  • 罗贵祥编:《第五届红楼梦奖评论集:黄碧云《烈佬传》》,香港:天地图书,2016
  • 冯伟才编:《本土、边缘与他者》,香港:天地图书,2016年
  • Shirley Chan, Barbara Hendrischke & Sue Wiles (eds.), Willow Catkins: Festschrift for Dr Lily Xiao Hong Lee on the Occasion of Her 75th Birthday,Sydney: The Oriental Society of Australia, 2014
  • 陈德锦编:《文学‧香港》,香港:汇智出版,2013年
  • 黄兆汉编:《惊艳一百年──2013纪念任剑辉女士百年诞辰粤剧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华书局, 2013年
  • 黄灿然编:《香港当代作家作品合集选:诗歌卷》,香港:明报月刊出版社,2011年
  • 邓小桦编:《一般的黑夜一样黎明:香港六四诗选》,香港:水煮鱼文化制作有限公司,2011年
  • 林幸谦编:《记忆──香港浸会大学驻校作家聚会文集》,香港:天地图书,2010年
  • 胡燕青等编:《港大‧诗‧人》,香港:商务印书馆,2007年
  • 黄灿然编:《香港新诗名篇》,香港:天地图书,2007年
  • 卢伟力编:《香港戏剧评论选 (1960-1999)》,香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2007年
  • 潘亚暾编:《流行名家小语2:台港海外华文女作家版》,珠海出版社,2004年
  • 范凤华编:《沉睡与清醒之间》》,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4年
  • 《香港我爱》,香港:基道出版社,2003年
  • 《琤鸣──基督徒百人文集》,香港:基督教时代论坛,2002年
  • 《香港近五十年新诗创作选》,香港:香港公共图书馆,2001年
  • 《我们的城市(香港短篇小说选) 》,香港:普普工作坊,1998年
  • “From the Bluest Part of the Harbour: Poems from Hong Kong”, HK: OUP, 1996
  • “Footprints on Paper” Sdyney: Robyn Ianssen Production, 1996
  • 《香港当代文学精品:诗歌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
  • 《爱情说故事》,香港:突破出版社,1994年
  • 《相看两不厌》,香港:突破出版社,1993年
  • 《一个你一个我》,香港:突破出版社,1993年
  • 《尔雅极短篇》,台北:尔雅出版社,1991年
  • 《七叶树》,香港:诗双月刊出版社,1991年
  • 《虽然那夜无星》,香港:突破出版社,1990年
  • 《香港现代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庄伟杰 荆溪:瑰丽奇异的诗歌景观——70年代末以来华文女性诗歌观察与评述,网站:乐趣园→ 诗歌文学 → 女性诗歌沙龙 http://tw.netsh.com/eden/bbs/710724/html/tree_2315684.html[永久失效链接]
  2. ^ 黄俊邦:艺发局大变天 黄秋生意外当选?,独立媒体,2013年10月8日
  3. ^ 独立媒体,2013年12月6日
  4. ^ 我在艺发局的日子 ── 让香港文学成为一件事,立场新闻,2019年1月16日
  5. ^ 明艺.报道:串流字不息文本再想像——“文学串流”开幕礼纪实,明报,2015年10月24日
  6. ^ 锺玲:《文本深层: 跨文化融合与性别探索》,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页419。
  7. ^ 锺玲:《香港女诗人作品呈现的女性风格与女性自觉》,〈香港文学节研讨会讲稿汇编〉,香港:市政局公共图书馆,1997年,页37-49。
  8. ^ 刘伟成《从《纸巾》、《钉书针看吴美筠情诗的多变性》,诗双月刊,香港诗论诗辑。页83-87。
  9. ^ 叶维廉:《语言与风格的自觉》,台湾文学研究集刊 第十六期 2014 年 8 月 页 105--134。
  10. ^ 明艺.人物专题:从女性主义到社会公义——专访吴美筠,明报,2016年3月21日
  11. ^ 潘德恩. 淫審及《刺殺騎士團長》(三)吳美筠、梁淑敏律師:情色文學與淫審條例. 微批. 2018-09-09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