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鸮
外观
大草鸮 化石时期:晚中新世
| |
---|---|
大草鸮(Tyto gigantea)复原图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鸮形目 Strigiformes |
科: | 草鸮科 Tytonidae |
属: | 草鸮属 Tyto |
种: | †大草鸮 T. gigantea
|
二名法 | |
†Tyto gigantea Ballmann, 1973
|
大草鸮(学名:Tyto gigantea)为一种已灭绝的仓鸮,仅栖息于中新世晚期,约11.63-5.333百万年前,的义大利加尔加诺地区,加尔加诺在中新世时期曾经为独立的岛屿,如今则为与大陆连结的半岛。从目前已出土的化石来判断,大草鸮的外型与现存的草鸮十分相似,但是体长可达90厘米(35英寸),大于或接近于现存的雕鸮。大草鸮的翼骨偏小,腿骨较长,代表它们可能没有飞行的能力,而是以在地面奔跑猎食为主。
大草鸮被认为演化自当时广泛分布于欧洲、翼展可达.15米(5.9英寸)的地中海草鸮。这些地中海草鸮在来到加尔加诺岛后才逐渐适应陆栖生活,并演化成硕草鸮,硕草鸮较强壮的腿骨足以在地面支撑它们的重量,但也削弱了它们的飞行能力。为了捕捉岛屿巨型化的猎物,以及与地中海草鸮竞争,硕草鸮进一步演化为体型更大的大草鸮[1][2]。
大草鸮与它们的近亲硕草鸮生存时间十分接近[3],两者甚至被认为是异名,而两者体型的差异则认为是两性异形;然而这项论述后来普遍并不被支持,因为大草鸮与硕草鸮有十分明显的体型差距(大草鸮至少比硕草鸮大上30%),且两者的化石从未于同一地区同一地层年代发现(在较年轻的地层中仅有发现大草鸮的化石),目前倾向将两者看作为独立物种。大草鸮被认为是为了捕捉岛上体型较大的猎物,包括体长可达60厘米(24英寸)的恐毛猬与其他啮齿类动物,而逐渐演化出更大的体型[4]。
参考文献
[编辑]- ^ Mlíkovský (2002)
- ^ Ballmann (1973a,b) Fossile Vögel aus dem Neogen der Halbinsel Gargano (Italien), zweiter Te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avia M. Fossil birds from the Neogene of the Gargano (Apulia, SE Italy) (PDF): 78–80. 2011 [7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0).
- ^ Mlíkovský, J. (1998). A new barn owl (Aves: Strigidae) from the early Miocene of Germany, with comments on the fossil history of the Tytonina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urnal für Ornithologie, 139(3), 24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