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
外观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7月24日) |
尉缭子 | |
---|---|
全名:《尉缭子》 | |
作者 | 托名: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 |
类型 | 兵书 |
系列 | 武经七书 |
语言 | 文字:中文 |
版本 | 竹简残本——1972年出土的,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
成书年代 | 战国时代 |
发行信息 | |
连载状态 | 原书篇数: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 今本篇数:24篇 卷数:六卷 |
收录于 | 《汉书·艺文志》 |
出版地点 | 中国 |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
题解
[编辑]《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评价
[编辑]《尉缭子》的军事思想具有战国时代的特色,颇有价值。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科举必读的兵学教材。虽然此书多少有其时代局限,但书中最后结语说:“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文中(杀)为裁减之意,明确指出精兵主义之必要性,值得后人深思。
版本
[编辑]- 竹简残本——1972年出土的,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 《四库全书》本。
- 《清芬堂丛书》本。
- 《百子全书》本。
-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 《群书治要》本。
- 《太平御览》本。
- 《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本。
体例
[编辑]现存24篇,1~12篇主要论述战争和政治,13~24篇讲军令和军制。
武经七书 |
孙子 | 吴子 | 司马法 | 六韬 | 尉缭子 | 三略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