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帝南巡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成帝南巡碑(或称皇帝南巡之颂碑[1]是一块以汉文书写于西元五世纪中叶的纪念碑,碑文内容纪念了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以及其与群官仰射山峰的情景[2]

考古发掘[编辑]

1987年,中国灵丘县文物管理所在山西灵丘县城东南方15公里处的唐河河阶台地上发现了三块北魏时代的残碑,后来在1993年10月的再次考察中又发现了七块残碑[3]

碑文内容[编辑]

以下是经过考察和清理后得出的碑文内容:[4][5]

碑阳[编辑]

第1至7块

维和平二年岁在辛丑三月丁巳朔□”皇帝南巡自定州至于邺都所过郡国”禊于衡水之滨[尝]射于广平之野于时皇”宋[遣]使庆□□[报]修聘问之义贡殊方之□”滨舞□□之舞奏金石之乐乐成礼毕”讴歌之声野夫有击壤之欢[焉]”[刃]兴安二年尝[拉射]于此山复”□安南将军南郑公毛□[仁]宁南”前将军鲁阳侯韩道仁内[阿]□宗[等数]百人皆出山数丈然□”而射之整□□□□□[川]岳箭出□”□□□□知事□□□固有非常□”□□□□[道仁]□□□□□未之闻”⧄(残13字)[审]□□[主]⧄(残34字)[威]⧄(残8字)郡□□[御射]⧄(残7字)[既]超□冠□[风]⧄(残8字)[将]□□灵⧄(残84字)

第8块

公斛”将

第9块

三月止□”文

碑阴[编辑]

第1列

侍中[抚]军[大将军太子太傅司徒公平原王[步]六孤[伊]□”侍中特[进]车骑大将军□太子太保尚书太原王一弗步□□”六□将军□羽真襄邑子吕河一西”中常侍宁东将军太子太保尚书[西]郡公尉迟其[地]”中常侍宁西将军[仪]曹尚书领中秘书太子少师彭城公张益宗”中常侍宁南将军太子少傅尚书平凉公林金闾”散骑常侍宁东将军西起部尚书东海公杨保年”宁南将军殿中尚书日南公斛骨乙莫干”左卫将军内都幢将福禄子乙旃惠也拔”宁□将军宰官内阿干魏昌男代伏云右子尼”[左]卫将军内阿干太子左卫帅安吴子乙旃阿奴”□□[将军]太子庶子内阿干晋安男盖娄太拔”扬烈将军内阿干阴陵男社利幡乃娄”安[北]将军内阿干东平公是娄敕万斯”宁东将军内阿干[建]安男尉迟沓亦干”中常侍宁南将军太子率更令内阿干南阳公张天度”中[常侍]宁南将军□□□太子家令平阳公贾爱仁”[散]□□□[内]阿干嘉宁男若干若周”⧄(残6字)拔忍昕⧄(残8字)普陵”⧄(残8字)[阳]男吐难子如剀”⧄(残9字)江乘男一弗阿伏真”宁[朔将军]□□[范]阳子韩天爱”中坚将军□□□□□武子贺若盘大罗”库部内阿[干]□□库兰”内行内三郎高平国”内行内三郎段鱼阳”宁朔将军内行令永平子胡墨田”广威将军建德子内行内小贺若贷别”内行内小步六孤龙成”内行内小贺赖去本”内行内小素和莫各豆”内行内小□金□”内行内小乙旃伏洛汗”内行内小□□□□”内行内小□□[他仁]”内行内小伊楼诺”内行内小[挟]库仁真”内行内小马[橐]”内行内小高□各拔”内行内小叱罗骐”内行内小吐伏卢大引”内行内小步六孤罗”内行内小卫道温”内行内小乙旃俟[俟]”内行内小同□各拔”内行内小吕□”内行内小韩□生”内行内小莫耐娄□”鹰扬将军内行令蔡阳男宿六斤阿□”内行令直懃□六孤”右五十一人内侍之官

第2列

⧄(残12字)”[右将]⧄(残11字)”□[材将]⧄(残10字)懃天□”⧄(残93字)[将军]□[列]□□□[王]□□[提]折[闾]□”卫大将军[乐]安王直□何良”平东将军乐良王直□□大汗□”征西将军常山王[直]□□□连戊烈”散骑常侍征东将军光[禄]□□中山公杜丰”散骑常侍平西将军驾部尚□□阳公□□尸婆”征东大将军驸马都尉□□郡王茹茹常友”散骑常侍龙□将军□□公素和敕俟伕”侍中安南大将军殿中尚书□□东安王独孤侯尼须”侍中尚书左仆射安南将军□□□平昌公素和其奴”平东将军选部尚书□□阳乐侯常伯夫”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尚]书羽真南郡公毛法仁”武卫将军[特]□□城子比子乙得”散骑常侍□□□□□部尚书丹阳公符真卫”宁东[将]□□□□□侯胡优比西□[陀]”散骑常⧄(残7字)安复侯拔拔俟俟头”散骑常□□□□□[太]子少保仪曹尚书扶风公李真奴”散骑⧄(残8字)尚书汝南公袁纥尉斛”散骑⧄(残8字)[部]尚书兴平侯宜懃渴侯”宁⧄(残10字)永兴侯[热]阿久仁”⧄(残11字)顺阳公直懃郁豆眷”⧄(残12字)[选部]尚书[长广]公豆连求周”⧄(残10字)尚书东□公黄卢头”⧄(残13字)[书]高都公慕容白曜”⧄(残10字)鲁阳侯韩道仁”⧄(残11字)拔□地力懃真”⧄(残11字)[野]王侯吕罗汉”(残9字)斛律诺斗拔”⧄(残12字)侯斛律頞拔”⧄(残11字)[中]济阳男孔伯恭”⧄(残10字)男胡莫那”⧄(残11字)素和匹于提”⧄(残12字)右以斤”⧄(残12字)懃倍斤”⧄(残13字)天爱”⧄(残14字)干”⧄(残14字)儿”⧄(残15字)

第3列

中坚将军内三郎□[将南]□□□□”折冲将军内三郎⧄(残8字)”□□[将军]内三郎□□[特土何]□□”[右将军内]三郎□□□□[素]□[与娥驽]”□□[将军]内三郎⧄(残7字)”[鹰]扬将军内三郎□□[贺]□□[娄]”中垒将军□□□□[素]和使若须”宁朔将军都长史给事中河中□□子盖娄内亦干”威远将军都长史给事中高平男杨丑頺”左将军给事夷都将越懃右以斤”鹰扬将军太官给事慕容男吴都”右卫将军驾部给事□[惕]乙弍小”宁远将军驾部给事□□□□[进蒙]”右军将军殿中给事□□子丘目陵□仁”振武将军殿中给事□□□□乌地干”□□将军殿中给事[寿]张子胡翼[以吉智]”绥远将军中书给事李何思”骁骑将军给事新安子赵腾”骁骑将军给事武安子任玄通”鹰扬将军给事[驰鱼]男杨思福”折冲将军给事南□男胡比他纥”东钾杖库给事拔烈兰真树”宣威将军殿中给事出大汗僖德”骁骑将军殿中给事武原子屋引立真□”骁骑将军殿中给事新安子莫那娄爱仁”骧威将军内三郎斛骨[呈]羯”轻车将军内三郎斛律莫烈”内三郎高长城”内三郎其连受洛拔”内三郎独孤□□”宣威将军典驽库内三郎拔烈兰黄头”前将军内三郎锺离侯斛律羽都居”明威将军斛洛真军将内三郎万忸于忿提”奋威将军内三郎永宁子直懃苟黄”后军将军内三郎遂安子直懃乌地延”明威将军内三郎[殷]普陵”宁朔将军内三郎晋安子斛律出六拔”折冲将军内三郎沙渠男独孤去颓”厉威将军内三郎达奚屈居陵”厉威将军内三郎封平吴”厉威将军内三郎三次”威烈将军内三郎大□长命”伏波将军内三郎比阳男达奚库勾”威寇将军内三郎契胡库力延”威寇将军内三郎盖毛万言真”内三郎直懃乌地干”威寇将军内三郎直懃解愁”威虏将军贺浑吐略渥和稽乞鱼提”威武将军内三郎独孤他突”广威将军内三郎素和具文”广威将军内三郎步六孤步斗官”

第4列

折冲将军内三郎[北]德男□□匹和以斤”右将军内三郎□□男□[和]拔□□”□□将军内三郎□[比]首□□”轻车将军内三郎王□□”武烈将军内三郎□□尉□”武烈将军内三郎直懃他莫行”轻车将军内三郎[野]陟男□□□懃”宁远将军内三郎[比]阳男拔烈兰步爱”武烈将军内三郎独孤乙以爱”奋武将军内三郎赵道生”轻车将军内三郎夹道男独孤□□”武毅将军内三郎□壬去右”扬烈将军内三郎□□段去斤”扬烈将军内三郎祁阳男大[野]□石顶”扬烈将军内三郎灵开男茹茹命以斤”扬烈将军内三郎永宁男斛律西婼”宣威将军内三郎直懃斛卢”武毅将军内三郎敕烦阿六敦”武毅将军内三郎叱罗吴提”武毅将军内三郎斛律伏和真”内三郎袁纥退贺拔”内三郎侯莫陈乌孤”内三郎契胡乌已”内三郎折枋侠提”内三郎素和斛提”内三郎怡吴提”内三郎奚斗孤男□”内三郎直懃阿各拔”内三郎直懃来豆眷”内三郎叱干幡引”内三郎孟菩萨”内三郎丘目陵吴提”内三郎王右右引”内三郎张仆兰”内三郎王洛生”鹰扬将军北部折纥真宣道男泣利傉但”左卫将军南部折纥真平棘子李敷”宣威将军主客折纥真俟文出六于”建威将军□□折纥真建德子独孤平城”游击将军内都坐折纥真曲梁子叱奴[地]□”宣威将军折纥真直懃□”中都坐折纥真”外都坐折纥真”宣威将军□”贺浑吐略渥厍狄□”征虏将军令方兴侯素和”中坚将军库部内小幢将都”扬威将军内小幢将□”宣威将军内小幢”中坚将军□乐”前军将军”鹰扬将军”太”奋武”威虏”中垒”

第5列

宣[威]将军□□□□”宣威将军□□三郎幢将”宣威将军三郎幢将”三郎幢将”三郎幢将”三郎幢将”宣威将军三郎幢将”三郎幢将□□”陵江将军三郎幢将□□□□”折冲将军三郎幢将□□□□”鹰扬将军三郎幢将□□□□”宣威将军三郎幢将□□□□□”宣威将军三郎幢将⧄(残8字)”三郎幢将拔拔古斤□□”折冲将军三郎幢将⧄(残7字)折”三郎幢将独孤□真”雅乐真幢将堂宾俟其[惠]前军将军雅乐真幢将□□子□”雅乐真幢将步六[孤]宣威将军雅乐真”雅乐真幢将”陵江将军”威远将军”宣威将军”宣威将军”扬武将军”后军将□”宣威将”后军”⧄(残13字)□西[将军]□□”□将[军]□□□□以”□将军直懃乳树”三郎幢将尉□□□”□□军三郎幢将张圹比”三郎幢将□□子[长]儿大食勤”三郎幢将采洛生”⧄(残7字)

第6列

威”威□”丹东将”轻车将”折冲将”□军史□□□”□□□□招子□□□□”□□将军□□□□□⧄(残7字)史□□”□□将军⧄(残7字)”□□将军”宣威将军□令尸□那□于□”□□将军□□□□□爱□”[右]军将军□□□拔天封河光”后军将军□都[令]□[拔礼]□有□”宣威将军□大□令□紽莫成”都长史□□杖库令怡长命”建中将”□□将军”

第7列

宣威将”宣威将军”宣威将军”宣威将军”威□将军斛洛真”斛洛真□□”斛洛真□叱”斛洛真紽纥□”[宣威]将军斛洛真”斛洛真[𥿨]直”斛洛真□贺赖内□□”斛洛真□□□”

难以判断位置的一块残碑(似乎是第6列或第7列)

尔头”豆豆归”受礼也□”(以上为一列,还有一列)[鹰]扬将军[斛]鹰扬将军斛”宣威将[军]鹰[扬]

参考文献[编辑]

  • 张庆捷、李彪,〈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文物》,第 12 期(1997),页 70-78。
  • 张庆捷,〈北魏文成帝《南巡碑》碑文考证〉,《考古》,第 4 期(1998),页 79-86。
  • 靳生禾、谢鸿喜,〈北魏《皇帝南巡之颂》碑考察清理报告〉,《文物季刊》,第 3 期(1995),页 34-42。

注释[编辑]

  1. ^ 张庆捷、李彪,〈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文物》,第 12 期(1997),页 70。
  2. ^ 张庆捷, 〈北魏文成帝《南巡碑》碑文考证〉,《考古》,第 4 期(1998),页 79。
  3. ^ 靳生禾、谢鸿喜,〈北魏《皇帝南巡之颂》碑考察清理报告〉,《文物季刊》,第 3 期(1995),页 34。
  4. ^ 以下碑文中的“[ ]”表示似是而不敢断定的字,残损无法辨别的字以“□”表示,连续残损不辨5个以上之字,以“⧄”后加注字数标明,以“””表示另起行。参见张庆捷、李彪,〈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页 72。
  5. ^ 张庆捷、李彪,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页 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