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纯
没有或很少条目链入本条目。 (2018年3月31日) |
王玉纯(1978年7月30日—),中华民国台湾环境工程及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学者,桃园市第二届[1]及第三届环评委员[2],曾任中原大学生物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中原大学环境保护暨安全卫生中心环安组组长以及中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现任中原大学校务研究暨永续发展处处长、环境工程学系教授以及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员。
学经历
[编辑]中华民国国立台湾大学环境卫生博士
研究领域
[编辑]环境流行病研究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环境统计
统计学应用环境流行病、环境对人体健康及健康风险评估
统计学于环境工程、生物医学领域之应用
研究兴趣
[编辑]⑴气候变迁极端温度与国人慢性病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分析
⑵气候变迁与传染病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建置-东亚跨国研究
⑶空气污染物大气扩散模式与健康风险
⑷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及重金属数据解析及污染来源分析
研究著重于大气环境与疾病风险之关联分析,传染病疾病风险分析如腹泻、传染性胃肠疾病、肠病毒感染/并发疾病、眼病/结膜炎、皮肤病和流感。此外,研究亦评估台湾人于极端温度事件(热浪和寒冷天气)下于不同温度指标之慢性病死亡率与疾病就医风险。近年则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面并与公部门进行衔接,将健康风险相关研究由历史数据面扩展到即时预警与应用,如采用气象局乡镇预报、季节性和长期预报天气数据资料,将气象风险结果有效应用于气候服务之公共卫生领域中。2017年至2020年主要研究项目为使用2300万人口之统计数据与保险系统进行评估,研究不同区域环境之性别年龄分层以及特定疾病(超过100种疾病类别)之温度健康风险相关性。亦评估了空气污染物与紧急救护资料之小时时间尺度的风险相关性。自2020年起执行贝蒙计画AWARD-APR,此为一全球整合计画,评估台湾、印度、中国、越南、尼泊尔、印尼及孟加拉在极端天气事件下圣婴现象与腹泻死亡率和发病率之间的关联,将开发季节性的预警系统并推动腹泻风险教育计划,将其成果推广至全球。过去亦也协助索罗门群岛建置类登革热预警系统,有助于强化全球伙伴关系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
国际合作及国际链结
[编辑]1. 亚太地区腹泻传染病预警系统 https://www.award-apr.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2. Steering Committee in Future Earth Health Knowledge-Action Network https://futureearth.org/networks/global-research-networks/heal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知名著作
[编辑]1.“气候变迁下温度的健康冲击与调适” , 气候变迁与健康调适 , 长荣大学 , 2016 .
2.“气候变迁冲击与调适:公共卫生与健康” , 气候变迁环境教育训练教材 , 国家图书馆 , 2015 , 978-986-04-2670-0 .
3.“气候变迁与人体健康” , 环境卫生学 , 中国医药大学 , 2009 , 978-986-6778-19-3 .
新闻事件
[编辑]2016年,王玉纯教授透过苹果日报与壹周刊提出国人“应付低温的能力会依地区有所不同,而且冷季效应也比较久,可以长达20天,温度变化与心血管疾病死亡较有相关”等观点。[5]。
2017年5月16日,索罗门国立大学(SINU)代理校长Basil Marasinghe接待中原大学王玉纯教授与中央气象局访问团,讨论如何加强两国科学之合作[6]。
2021年11月3日,自由时报报导“极端温度影响健康 学者:台北耐热能力较中南部佳”,其中引述王玉纯教授于台湾科技媒体中心“极端温度对人体健康影响”线上座谈会发表之观点,表示国内外研究都有发现,极端气候对健康影响,会让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增加,而台湾比较特殊的是肾脏疾病风险也非常高。而台湾在低温时健康风险影响较大、高温较小,而台北因为热岛效应,耐热能力较中南部佳。[7]。
2022年7月14日,远见杂志发表专栏“气候变迁掀全球热浪,“热死人”恐成新常态?”,其中引述王玉纯教授于台湾科技媒体中心“极端温度对人体健康影响”线上座谈会发表之观点,表示气候变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已经不是单一风险,而是复合式风险。极端高温也影响呼吸道及心血管相关疾病之死亡率,像是空气污染及悬浮微粒等,均被证实与呼吸道疾病及心脏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甚至连气候灾难如何对心理造成创伤等研究,均成为近年国际关注范畴。[8]
2022年8月25日,工商时报报导于同年8月21日由国际气候发展智库ICDI与美国在台协会AIT、美国创新中心AIC、国泰金控、国立台湾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松山文创园区共同举办之“2022台湾气候行动系列专题演讲 feat. 气候新解方论坛”,王玉纯教授其中分享气候与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健康能提升福祉的感受度。地球健康,人才会健康。[9]
注释
[编辑]- ^ 杨淑媛. 桃園市第2屆環評委員 陳慶和等14位學者專家獲頒聘書. ETtody新闻云. 2017年4月5日 [2017年4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4日) (中文(台湾)).
- ^ 邱怡芳. 桃園環評好口碑 聘任14位環評委員. 桃园电子报. 2019年5月11日 [2019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2月19日 (中文(台湾)).
- ^ AWARD-APR Website,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3) (美国英语)
- ^ Health Knowledge-Action Network,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美国英语)
- ^ 蔡怡真. 零下1度快來臨 桃園中彰投的人最危險. 壹周刊. 2016年1月19日 [2016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31日) (中文(台湾)).
- ^ 外交部. 索羅門群島國立大學盼能與中原大學加強合作. 中央社. 2017年5月18日 [2017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7日) (中文(台湾)).
- ^ 罗绮. 極端溫度影響健康 學者:台北耐熱能力較中南部佳. 自由时报. 2021年11月3日 [2021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2月19日 (中文(台湾)).
- ^ 远见编辑部、林珮萱. 氣候變遷掀全球熱浪,「熱死人」恐成新常態?. 远见杂志. 2022年7月14日 [2022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2月19日 (中文(台湾)).
- ^ 翁于舒. 氣候新解方論壇:氣候金融及自然為本解方成為焦點. 工商时报. 2022年8月25日 [2022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2月19日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