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瓦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瓦寮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学甲十三庄山寮聚落中的角头之一,是倒风内海19世纪淤积陆浮的新埔地,[1] 原本与山寮组成达明里,2006年2月1日由于行政区域调整,又与新生里合并为新达里,同时瓦寮也是学甲最东边的角头聚落。[2]

地理位置  

[编辑]

瓦寮位在山寮角头的东边,是学甲区位置处最东边的角头,台84号快速公路由西北方直线向东南方切过,并且庄头的北边有台南市174号线环绕。[3][4]

庄头脉络 

[编辑]

日治初期学甲下社角李胜后裔李大再(1875 - 1945),他向族人借一些钱之后,邀其同堂兄弟李约、李杭偕同住在彭城的刘姓朋友(刘变)到此开垦农地,开垦之初瓦寮一带为低漥且无庄舍的荒地。[5] 然而,因李大再在夏天时引用现今官田区葫芦埤附近沟渠,而在冬天时则导急水溪的水来设渠引水,当时的庄民称此为“大再沟”,在这样方式灌溉农田下,此地的耕地得以大为扩展,同时李氏也因此慢慢的累积属于自己所开垦的土地。[6]

只是随著李大再耕地逐渐地扩展,为了管理如此庞大的地产,李氏便又回到下社仔聚落去招募同姓族亲来此耕作,于是这些族亲便成为他的佃农,其后大家在此耕作得到安定之后,干脆就纷纷举家迁徙来此定居,并就地修建属于各自的屋舍长期居住。据说李大再最鼎盛时所拥有土地曾达800馀甲,也有人说有上千甲之大,东到与下营区交界处的山寮仔,西则至学甲草坔埤再延伸到西北边的倒风寮,东北边的九股寮仔,东南方至九股寮(真理大学附近),都是李大再所开垦的土地,地域跨有学甲下营麻豆等三个区域,也因他所拥有的土地甚大,所以被形容为“鸟飞不过地,马跑不越界”,当时李氏几乎是学甲首富。[6][5]

至于此地“瓦寮”地名由来,一般的说法是因当时此聚落只有李大再一栋三合院是以红瓦建造,因而庄名便称为瓦寮。[2]而另一说法,则是因当时李氏事业规模甚大,相对地人力与空间的需求也颇多,故在此地建盖有许多管理处、工寮等建筑,而其中的一座三合院红瓦厝则做为总管理处,因建筑以砖瓦建造的闽南式大红瓦茨,外观相当突出以及耀眼故称瓦寮。[7]

交通  

[编辑]

瓦寮有两条主要公路经过,分别是由北边贯穿东南向的台84线,以及环绕庄头北边的市174线。

台84线东行进入学甲区,至筏仔头之后,沿著南侧的旧头港仔、新头港仔、德安寮、山寮、顶山寮、焕昌、新寮、瓦寮等庄,最后直行贯穿瓦寮由东南方向离开学甲。[5] 市174线12K+200M(往南1千米)过了山寮往东,再接东郊的山寮、顶山寮,并有一支线路经瓦寮后,始于13.5K处离开学甲区境。[8] 

产业  

[编辑]

早期瓦寮是以农业为主,之后由于地文变化水源缺乏便改种适合旱地生长的蔺草咸草仔),而这却带动了学甲地区的草席业与草编业,此项目一直风光到70年代。[6] 只是日后又因塑胶制品大量上市,草席业与草编业日渐式微,农民在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农耕,大多纷纷将农地挖深改做为鱼塭,目前多以养殖淡水鱼塭为主。[2] 

宗教与轶事传说  

[编辑]

瓦寮主要角头宫庙为永安宫,主祀为当地区的开庄先祖李再大(李府千岁)。[9]

此外,早先时瓦寮原本无庙宇,庄民只有轮祀的池府千岁虎爷城隍爷观音佛祖等神,直到1974年在兴建社区活动中心时,才顺势将场地充作庙宇并称为“永安宫”,这时也才正式供奉池府千岁等4尊神祇。[6]  只是在永安宫落成的同时,庙方用关四轿方式想从护境4神中,选出1尊做为镇殿的主祀神祇,然在众神提示的头签中得出字显示竟为“李府元帅”,而此时的桌头屡猜不到此神的真正身分,当时担任头签的李进得干脆开口,照说扛轿者在执行任务时应不可开口的,但因众人猜不出神尊于是才借由李进得说祂是本地开基庄主李大再,从此之后李大再便成为瓦寮的庄头守护神,信众们也以其诞辰日的农历10月12最为庙庆之日。[10]

然据说在李大再死后2年多之后,他所一手规划的灌溉系统“大再沟”,便莫名的渐渐枯竭而无法再供应一般农田所需,承租的佃农们也只能放弃原先所种植的稻作,进而纷纷改种较为适合旱地生长的蔺草咸草仔),然而,也因为此一原因造就了瓦寮草席业以及草编业的发迹,最终还成为本地的一项特色产业。[6]

观光景点  

[编辑]

瓦寮一号是瓦寮的一个怀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清朝民初平埔客家西洋等的民俗生活等用具,馆藏有约2500件大小收藏品提供游客免费观赏,让民众能深入了解瓦寮先民的生活情形。[11][12][1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陈, 翰霖. 十七世紀以來臺灣西南海岸平原地形變遷之研究. 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 地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9: 41. 
  2. ^ 2.0 2.1 2.2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2). 
  3. ^ 山寮 to 瓦寮. 山寮 to 瓦寮.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9) (中文(台湾)). 
  4.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gissrv4.sinica.edu.tw.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6). 
  5. ^ 5.0 5.1 5.2 姜 , 天陆 .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67–106 . ISBN 978-986-04-3028-8. 
  6. ^ 6.0 6.1 6.2 6.3 6.4 黄 , 文博 .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3  :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7. ^ 黄 , 明雅 . 南瀛大地主誌.北門區卷 . 台南: 台南县政府 . 2009 : 79–94. ISBN 978-986-01-7482-3. 
  8. ^ 黄 , 文博 .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9. ^ 黄 , 文博 . 南瀛刈香誌 . 台南 :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1994 : 25–29. ISBN 957-00-2651-0. 
  10. ^ 黄, 文博 . 南瀛祀神故事誌 . 台南 : 台南县政府 . 2009 : 180–188. ISBN 978-986-01-7700-8. 
  11. ^ 焦点时报. 自幼惜福愛物/海派藝術收藏創作家「李合順」~ 巧手打造一片天/學甲[瓦寮一號]「李合順」懷舊博物館~. 焦点时报. 2019-01-06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9) (中文(台湾)). 
  12. ^ 媒事.看新闻. 自幼惜福愛物、海派藝術收藏創作家「李合順」 巧手打造一片天/學甲[瓦寮一號]「李合順」懷舊博物館. 媒事.看新闻. 2019-01-06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9) (中文(台湾)). 
  13. ^ 學甲達明社區發展協會致贈物資 受惠者倍感窩心. 台湾好新闻.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