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锥指
外观
《禹贡锥指》,研究禹贡的书籍,清初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撰,凡二十卷。
自汉代起,研究《禹贡》已成为专门的学问,郑玄、马融、王肃、孔颍达、蔡沈等历代注释、疏证者不可胜数[1]。宋代有毛晃《禹贡指南》,程大昌《禹贡论》及《禹贡山川地理图》。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写《江源考》一文[2],否定“岷山导江”之说,提出长江正源为金沙江的观点。胡渭精于舆地之学,讲解《禹贡》甚精当。胡渭认为历代以来的经学家对《尚书·禹贡篇》注释有不少错误,立志写一本《禹贡》专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胡渭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于洞庭山,与精于地理之学者无锡顾祖禹、常熟黄仪等互相讨论,期间钞录大量的资料,为撰写《禹贡锥指》做好准备[3]。三十三年七月,徐干学死,书局星散,胡渭返回故乡,闭门著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成书二十卷,《禹贡锥指》成为研究《禹贡》的集大成之作。《禹贡锥指》之名取《庄子·秋水篇》“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之意。康熙四十二年,清圣祖南巡,胡渭撰《平成颂》一篇,连同《禹贡锥指》诣献,圣祖深嘉之,御书“耆年笃学”四大字赐之。
本书也有失误。胡渭称徐霞客的《江源考》不足道,说他“恐未必身历其地。徒恃其善走,大言以欺人耳!非但不学无识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