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之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粪之灵邹语:Hitsunotei/Hicu no t'e),是邹族传说中由Piepia(游离灵)变化而来的一种灵体[1]:65

概要[编辑]

粪之灵的语源为“鬼(Hicu)”和“大便(Te'i)”的结合,意思为“吃粪便的幽灵”[2]。粪之灵有时也以人的形态出现,但当要仔细查看时便会消失[1]:65

传闻中,人死后(Hiyo/Hizo)会成为幽灵(Hitsu)并前往塔山继续以灵体的身分生活,而则成为粪之灵在部落内徘徊,并以粪便为主食,但有时也会偷吃人的食物,另外若是在夜间遭遇粪之灵,将会招致疾病,此时必须由巫师进行驱除才能够痊愈[3]:34。为此埋葬完的五天后会举行“Meipunu”仪式,以祈求与生人不同性质的灵(包含粪之灵)不要再回来[4]。此外,粪之灵是会死亡的,死亡第五次后才会消失[5]:661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 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 2001-09-01 [2020-07-26]. ISBN 97895767179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2. ^ 《鄒語辭典》.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 族语E乐园.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3. ^ 陈宏治《原住民儿童死亡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以山美地区邹族学童为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华大学,2005-06-30
  4. ^ 《鄒族生命禮俗》.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 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5. ^ 雷家骥总纂,《嘉义县志·卷九·宗教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嘉义县政府文化观光局,2009

类似[编辑]

佛教的三十六饿鬼里,也有专门吃屎为生的食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