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开农宫

坐标22°56′14″N 120°15′01″E / 22.93729°N 120.25028°E / 22.93729; 120.2502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开农宫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仁德区上仑里210号[1]
主神神农大帝
建立时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2][1]
地图
地图
茑松脚开农宫正殿

开农宫位于台湾台南市仁德区茑松脚,是主祀神农大帝的庙宇,旧称“开天宫”[2][1]。庙中有两艘不火化的王船“炎帝号”与“药王号”[2][3]。该庙辖境包括茑松脚、田厝、上仑仔、凹仔、洋仔下、𦰡拔林、港墘等聚落[注 1][1]

沿革[编辑]

炎帝号王船
药王号王船

开农宫的神农大帝神像据说是明郑时期从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来的移民所带来的[注 2],最初并未建庙,而是由聚落的民家轮流奉祀[2]。后来到了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居民乃发起建庙[2]。建庙之后,该庙在嘉庆十年(1805年)重修[2][1][3]

日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再次集资重修,并将庙名更改为“开农宫”[1][2]皇民化运动时期,神农大帝与中坛元帅神像被王万吉迎到王港家中藏匿,庙宇则遭到曾大松雇人拆毁[1]

二次大战后,民国46年(1957年)当地信徒召开会议重建庙宇,分成三个角头分摊经费,各角头并派代表一人处理事务[注 3],后于民国48年(1959年)落成[1]。民国66年(1977年)因庙宇狭小,当地信众决定在旧庙对面重建庙宇,于民国71年(1982年)落成[2][1][3]

祭祀[编辑]

开农宫除了主祀的神农大帝之外,还供奉有五府千岁、太子爷、福德正神、注生娘娘、虎爷等神祇[2]。其中神农大帝为明末之神像,福德正神、注生娘娘与虎爷为创建时的神像[1]

此外庙中同时供有两艘王船,台南市内同样有两艘永祀王船的庙宇有三寮湾东隆宫安平灵济殿湾里万年殿等庙[3]。而之所以会供奉王船,据说是民国66年(1977年)要重建新庙时决定建“五门”大庙,并要依俗对应五门设神龛,但当时庙神不多且都已供奉在正殿与侧殿[3]。向神明请示后,决定建两艘王船供奉[3]。王船建好后,于高雄茄萣的白沙仑下水并开光点眼[3]。不过开农宫的王船只供奉在庙中,并未有任何出航及相关祭典[3]

该庙与上仑昆仑宫、中军宫、田厝水明殿、基华宫、凹仔西安宫、民安宫有交陪关系[1]

注释[编辑]

  1. ^ 另说是茑松脚、田厝、上仑仔、凹仔、洋仔下、𦰡拔林、潭仔墘,其中𦰡拔林、潭仔墘两庄已废[3]
  2. ^ 据说是茑松脚来台祖王氏跟妻子王蔡丑,他们来自龙溪县二十九都下边新岱社(今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石厝村下边自然村宫边角)[1]
  3. ^ 茑松脚推派王煌炳,上仑仔推派林番,田厝、凹仔推派郑永福[1]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宋义祥 主修. 《仁德鄉志》. 仁德乡公所. 1994: 页964、965.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范胜雄 等著. 《東都垂萬年:臺南市南疆文化特展圖錄》. 台南市: 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 2015-01: 页179. ISBN 978-986-91701-0-9.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黄文博. 《南瀛王船誌》. 台南县文化局. 2000-02: 页300─303. ISBN 957-02-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