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黎敏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敏聪,(英文名︰Lai Man Chung Mindy),香港出生,是香港聋人机构“龙耳”的手语翻译员。她从2022年4月加入龙耳,现符合《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基本条件的手语翻译员。亦有参与港台电视32电视节目“防疫速递”、香港政府记者会、HOY TV的“手语新闻报道”以及ViuTV的“6点新闻报道”中担任手语传译工作。

简历

[编辑]

黎敏聪在自己住所附近偶尔会遇到聋人在街上打手语,好奇心驱使下便开始学习手语,成为手语翻译员。她接受访问时认为,担任手语翻译员除了要懂得手语外,亦要有同理心,明白聋人的状况。她亦指出即时反应是很重要,在电视台做手语传译只会被拍摄上半身,但翻译舞台剧和公众演说的手语需兼顾全身的肢体动作[1]

现况

[编辑]

从事手语传译工作的黎敏聪表示,政府新闻处安排的传译工作,是手语翻译员在独立空间听主讲者说话,因为语速快、翻译过程亦受限于电视画面的比例,只能翻译重点及迁就画面,动作相对要大,否则聋人就看不清楚。相反同场翻译,主讲者与手语翻译员之间有协调,手语翻译员可更好地进行传译工作。

她指出,不同地方的手语存有差异,香港手语是结合了南京上海的手语,现时融入很多广东话口语词汇,如“老豆”,手语翻译员会懂得多种手语,但聋人却未必可以,所以他们会长期伙拍同一位手语翻译员,以免出现不能理解所翻译的内容。

而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长者多为自然手语,年轻人则为文法手语。和健听人士聊天差不多,不会和长者讲潮语,用什么手语要视乎对象,至于面向公众的手语翻译会结合两者,问题不大。

现时她参与港台电视32电视节目“防疫速递”的手语传译工作,她认为翻译疫情资讯亦有统一标准,她说世界聋人联盟于疫情初公布“新冠病毒”的手语,以便各地聋人可接收讯息,而疫情期间手语翻译员亦会陪同他们出入不同地方,包括诊所、医院,但手语还包括口型和表情,为传达正确讯息,有时要除下口罩,翻译工作并不容易[2]

手语传译牌照

[编辑]

她认为,坊间有些手语翻译员与聋人熟络,彼此会有充分了解,可能会比注册传译员更能准确传达聋人的意思。但她表示,缺乏牌照经常局限其工作范畴。她曾经因为不是注册手语传译员,而被逼将一直跟进的翻译个案,转交不了解案情的注册手语传译员作法庭传译。她指出,更换传译员,会令聋人顿失安全感,自己亦感到无能为力。香港复康联会及社会服务联会与其他社福机构合办“专业手语翻译证书课程”,以培训更多专业手语传译员。她认为,现时的手语翻译员由坊间聋人机构培训,大多数以义务性质帮助聋人。如果政府设立手语翻译员的注册制度,让更多传译人员获得资格,有助手语传译专业发展[3]。现在,她已符合《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基本条件的手语翻译员。

社会对手语翻译员缺乏认知

[编辑]

她指出现今社会对于手语翻译员的认识薄弱。有些人误以为纸笔已经能够与聋人沟通。即使是学历高的聋人,他们所书写的文法也与健听者相反。一旦遇上深奥的句子,他们往往无法理解。此外,某些医学名词如染色体,也需要手语翻译员以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因为直接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

她举例说,曾经有一名学历和书写能力较低的聋人因胃痛前往医院就诊,但因没有手语翻译员陪同,被医生误诊为肚痛,只安排了留院吊盐水。另外一次发生在2019年10月,一对聋夫妇带著婴儿到母婴健康院检查,发现婴儿患上黄疸病,需要紧急转介至玛嘉烈医院幼儿科。黎欲陪同他们进入病房,但被护士长质疑她不是医管局名下的手语翻译员,并且说她不专业。由于医院没有安排医管局的手语翻译员协助,而且婴儿情况危急,黎多次询问后,护士长才在记下黎的个人资料后批准她进入病房。

黎指出,根据她的观察,大部分医生在手语翻译员尚未到场前,都愿意逐字书写与聋人沟通。但对于长篇大论的对话,他们往往觉得写完后很累,甚至会打瞌睡。因此,仅靠纸笔沟通是不够的,如果可以使用纸笔沟通,就没有必要再使用手语了。可惜,部分医护人员仍未意识到手语翻译的重要性。

她还说,一般而言使用相熟的手语翻译员对聋人会更好。因为每次更换翻译员,聋人可能会感到私隐受到侵犯。实际陪诊时,相熟的手语翻译员能够察觉到病人回答医生时是否与平时不同,例如回答不清楚或答非所问,然后告知医生[4]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第22屆校園記者﹕手語譯音樂劇 翻譯員臨場靠執生. 明报. 2019-07-11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中文(香港)). 
  2. ^ 手語翻譯員嚴重不足. 大公报. 2020-09-24 [2022-04-02] (中文(香港)). 
  3. ^ 註冊手語傳譯員僅十人 聾人需要遭漠視. 仁闻报. 2014-02-14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中文(香港)). 
  4. ^ 聾啞抑鬱漢出院翌日墮樓|醫護誤以為單靠紙筆可與聾人溝通 志願機構冀平機會制定健聽者與聾人醫療上溝通指引. 法庭线. 2023-07-23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