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厦门话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厦门腔并无通行整个厦门市。 厦门腔只通行厦门岛西南部。[编辑]

厦门岛内有三种腔, 老市区腔(即所谓“厦门腔”或“厦门话”,通行厦门岛西南部),湖里腔(通行厦门岛西北部)、前埔腔(通行厦门岛东部)。 传统“厦门”单指“厦门老市区”, 即轮渡一带。以上是厦门岛多数土人所知道的事实。 至于岛外广大地区根本就无通行厦门腔。

“门”字读音[编辑]

“门”字的读音应该是“bŋ̍”而不是“mŋ̍”,请注意区别闽南语中“b”和“m”的读音是不一样的。--122.90.103.52留言2015年5月3日 (日) 13:59 (UTC)[回复]

此说法不符合事实。厦门话实际音值就是mŋ̍,闽拼bbńg的拼写只是因为b和m互补。--Fastcgi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01 (UTC)[回复]

我赞成.

厦门话和南京条约无关系[编辑]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厦门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厦门岛和鼓浪屿迅速发展,以致有大量的漳州、泉州人口流入,促使了厦门话的形成。”

南京条约签约以前厦门话已经有了. 证据:南京条约一签, 传教仕就来厦编辑出版厦门话大词典. 词典记载和现在大体无差别. 闽南语大体分三大腔口, 泉洲腔, 同安腔, 漳州腔. 和同安腔相比, 厦门腔使用人口极少, 可以定为同安腔的方言. 集美, 杏林, 灌口, 海沧, 厦门, 金门, 历史上全部是同安县的小地方, 腔口以同安县城腔为主体, 应该定为属同安腔, 不应再细分, 否则无完无了。 就像海仓腔灌口腔一样, 厦门腔是厦门本来就有的, 与南京条约后漳州泉州人口流入根本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