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廈門話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廈門腔並無通行整個廈門市。 廈門腔只通行廈門島西南部。[編輯]

廈門島內有三種腔, 老市區腔(即所謂「廈門腔」或「廈門話」,通行廈門島西南部),湖裡腔(通行廈門島西北部)、前埔腔(通行廈門島東部)。 傳統「廈門」單指「廈門老市區」, 即輪渡一帶。以上是廈門島多數土人所知道的事實。 至於島外廣大地區根本就無通行廈門腔。

「門」字讀音[編輯]

「門」字的讀音應該是「bŋ̍」而不是「mŋ̍」,請注意區別閩南語中「b」和「m」的讀音是不一樣的。--122.90.103.52留言2015年5月3日 (日) 13:59 (UTC)[回覆]

此說法不符合事實。廈門話實際音值就是mŋ̍,閩拼bbńg的拼寫只是因爲b和m互補。--Fastcgi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01 (UTC)[回覆]

我贊成.

廈門話和南京條約無關係[編輯]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定,廈門開埠成為通商口岸,廈門島和鼓浪嶼迅速發展,以致有大量的漳州、泉州人口流入,促使了廈門話的形成。」

南京條約簽約以前廈門話已經有了. 証據:南京條約一簽, 傳教仕就來廈編輯出版廈門話大詞典. 詞典記載和現在大體無差別. 閩南語大體分三大腔口, 泉洲腔, 同安腔, 漳州腔. 和同安腔相比, 廈門腔使用人口極少, 可以定為同安腔的方言. 集美, 杏林, 灌口, 海滄, 廈門, 金門, 歷史上全部是同安縣的小地方, 腔口以同安縣城腔為主體, 應該定為屬同安腔, 不應再細分, 否則無完無了。 就像海倉腔灌口腔一樣, 廈門腔是廈門本來就有的, 與南京條約後漳州泉州人口流入根本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