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Multivan dragon/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台湾彰化县鹿港镇人 出生于中华民国35年,传统手工打金师 曾荣获中华民国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之传统工艺奖

人的际遇是很难说个准的,但对一个童稚时期、当多数同年龄小孩还沈醉于梦乡,却得起身赤脚随著老父奔走十数公里、在田间贩卖犁头的【庄脚囝仔】的郑应谐来说,金雕无疑实现了他童年的黄金梦。

  为了养活八个兄弟姊妹,郑应谐的父亲为生活所逼、选择了当时最辛苦粗重的工作-卖犁头。每日肩上担著七、八十斤的沉重犁头奔走各庄头叫卖,身为家中长子的他,自然深深感受父亲肩上那不可承受之重。于是小学时期,他一边上学、一边自愿的担起协助父亲到乡间换售犁头的责任,而那段苦过来的日子,成为他人生最难忘、最重要的记忆。

  想必是那段儿时艰辛的历炼,让他要比同年龄的小孩来得成熟,当身边朋友们还是懞懞懵懵的青春少年,做一个打金仔师已是他立定的志向。

  因此小学毕业没多久,几经家庭革命、他如愿进入鹿港昆明银楼-向黄年兴师傅学打金仔,过著从早做到晚、一年只休一天假的生活,一个月三十元的工资,是他犹如廉价长工的三年四个月学徒生涯。从第一年完全摸不到黄金、只是个打杂的小学徒,到第二年开始能接触打金仔工具,被允许用银来练习打金仔基本工夫,直到第三年才开始真正摸索打金仔的工夫;听师傅说过四十年代金瓜石还有开采金矿时,基隆地区是银楼汇集的地方,因此黄年兴师傅千里迢迢的跑到基隆向郑应谐的师公阿林师学了九个月的打金仔工夫后,才回到鹿港来开银楼;除了基隆是银楼的汇集地之外,会千里迢迢去到基隆,也因为鹿港的银楼大多不收学徒。

   雖說是出師了,除了粗淺的打金仔基本功外、便是身上因火吻而留下的各處傷疤,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差點造成左眼失明的燒傷。只是以今日他自己在黃金技藝這行來看,當年學徒時期所學實在是微不足道,甚至連雕蟲小技都還談不上,但也因自己的肯學肯練,無疑給自己紮下了金飾入門的深厚基礎;也由於那段時間對許多精進技巧的不得其門而入,更讓自己對黃金世界有更多的憧憬!為了要達成自己的目標,小小年紀的鄭應諧即深深的了解到,鹿港的學徒生涯是無法讓自己突破的!

  有了如此的认知,在父亲往生后的十八岁,某个夜深人静的夜半,他瞒著坚决反对的母亲,带著简单行李离家北上到了台北圆环边,有幸跟著人称【福州师】的张依德师傅,学习更高深的打金技术。

  在四、五零年代对许多打金仔学徒来说,终其一生的梦想恐怕是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打金仔师,充其 量再收上几个学徒也就予愿足矣;当年的郑应谐也不例外,从台北学成回到鹿港小镇,摇身一变,也成了【应谐师】,做起论件计酬的黄金加工。     不过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作一个打金仔师、午夜梦回的究极梦想,便是能更上一层楼的拥有一间能自己独当一面的银楼,即使祇是小小的,也是遥不可及的梦。而,又有多少人能实现这个梦想?郑应谐的心里也存在著这个问号良久。   

   結婚生子後,儘管日子再辛苦、鄭應諧也算是一步步的實現了當一個打金仔師的夢想,說句老實話,【擁有一間自己的銀樓】這個夢想一直在他的心裡盤旋,只是對當時沒有任何財力的他來說,夢想終究是夢想。 終於,不到五坪大的【龍山珠寶銀樓】在民國六十五年成立的那一天,他一度以為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滿足了。 無疑地,銀樓的開設、加上夫妻倆辛勞不懈的努力下,慢慢的累積了更佳的財力,並深深的愛上它,且可以說是一世不渝。

  

   在鄭應諧剛開始全心投入金雕時,因緣際遇之下接觸了佛法,在完全投入金雕創作的沒日沒夜日子裡,陪伴他的是佛經、佛理與佛音,雖然他只有小學畢業、年少時書讀得不多,但與佛的結緣後著實讓他開了智慧,開始廣泛性的增加閱讀,也重新體會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樂趣。 

  从佛学的角度郑应谐对人生的经历有了不同的想法,结合自己人生经历更成为他黄金雕刻创作的养分,与朋友聊天时,他总是以结善缘的心情分享金雕五十年间的人生体会,后来朋友力邀他去社团演讲,之后又陆陆续续接受几个单位的演讲邀请;在这样的互动里,他学到了很多,这也是人生的另一种收获。

  我的金雕之路,是集合了【体力】、【耐力】、【眼力】、【毅力】和【功力】,这五力缺一不可,绝佳的【体力】是雕金过程不可或缺的,但仅靠蛮力还是不够,要有异于常人的【耐力】,忍得住寂寞、忍得住创作的艰辛,因此【毅力】自然就必要了。     而在掌心大小的作品中做精细雕刻,他的作品有不少是在放大镜下完成的,此一细微的雕法,没有绝佳【眼力】几乎不可能完成,也因此作品中有多件是非卖品;因为祇有他自己最了解,在眼力渐渐衰退之际,这些需要精明眼力的作品,在岁月魔法师面前,他也不得不低头,恐无能力再雕出同样精细雕工的作品,眼力在金雕中所占比重亦可想而知了。

  当然上述五力在精细创作过程中都祇能算是【辅助性】的,要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与众不同、乐于被收藏,【功力】的重要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告慰的是,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并没有让爱护他的朋友失望。   【艺术是无事中之有事,更是有事中之无事】,这句话是他在金雕路上的最深刻的体验,也说明艺术的创作是无止境、是无所不在的,任何时候都会发现到原来醉心于艺术是欢喜的,回顾自己的金雕世界,他自我期许著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