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iouraren/编辑草稿
外观
辽宁古盗鸟[注 1]("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又译辽宁古盗龙[1]或辽宁原始盗龙[2],是一具经人为拼凑而成的化石,由至少两种出土于中国辽宁白垩纪地层的恐龙(鸟类)化石构组[3]。这具化石于1999年11月在《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文章上被首次详细描述,由于同时具有恐龙与鸟类[注 2]的特征,为当时在鸟类起源上仍备受争议的“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因而一度被认为是连接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缺失环节。
背景
[编辑]经过
[编辑]注解
[编辑]- ^ 详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数据库上的描述。
- ^ 当时学界已有非鸟型恐龙(non-avian dinosaurs)与鸟型恐龙(avian dinosaurs)的概念,但尚未受到广泛采纳。
参考资料
[编辑]- ^ 董枝明. “古盗龙事件”后记. 科学时报. 2000年.
- ^ 甄朔南. 中国发现的五种带毛的恐龙. 联合早报. 2000-04-02 [201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2-10).
- ^ Rowe, T.; Ketcham, R. A.; Denison, C.; Colbert, M.; Xu, X.; Currie, P. J. Forensic palaeontology: The Archaeoraptor forgery. Nature. 2001, 410 (6828): 539–540. ISSN 0028-0836. doi:10.1038/3506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