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国象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国象棋,亦称七国象戏。是中国象棋变体的一种。下棋时利用围棋盘,模拟中国的战国七雄,由七人对局。七国象棋据传是北宋司马光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两人对局的象戏进行改革而设计成的,并流传到日本,得到了当时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治的喜爱[1]

游戏规则

[编辑]

人数

[编辑]

七国象棋一般由七名玩家进行,可组成同盟,所谓合纵连横。如果人数不足,一名玩家也可同时操纵两国。

  • 6人对局时,秦可以和除楚以外的任一国家联盟,即一人控制两国的棋子。
  • 5人对局时,除秦外,楚亦和任一国家联盟。
  • 4人对局时,秦、楚、齐分别和另一国家联盟。
  • 3人对局时,秦再和剩余的一国联盟,形成3-2-2对峙。
  • 也可以玩家各占一国,而空其馀国。

合纵连横的国家,开始前要先发誓:不会随意代替队友移动棋子或告诉他该走哪步,违规处罚。

棋具

[编辑]
  • 棋盘为纵横各19条直线垂直相交而成(和围棋盘一样,但大一些)。棋子置于纵横线的交叉点上。
  • 棋子为120个,其中七名玩家每人拥有17个棋子,其中包含:
    • 将1个,分别以战国七雄的国名命名。秦的棋子为白色、楚为红色、韩为丹色、齐为蓝色、魏为绿色、赵为紫色、燕为黑色。
    • 偏、裨、炮、弓、弩、行人各1个;刀2个;剑、骑各4个。
    • 此外棋盘正中央还有一枚棋子“周”(黄色,亦有将周字直接印在棋盘上而不用棋子的),代表天子,不属于任何玩家,也不能移动。任何棋子亦不能进入该点,只能越过(如炮)或绕过,以体现诸侯尊重周天子。

初始布局

[编辑]

每方的17枚棋子从盘边向中央按照7-5-3-1-1的数量呈三角形摆放。“将”摆在己方底边中央。

行棋次序

[编辑]

游戏者分别持有秦、楚、韩、齐、魏、赵、燕的棋子,每回合走一步。行棋顺序为从秦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为韩、楚、魏、齐、燕、赵。

游戏机制

[编辑]

游戏机制与大部分象棋变体类似。玩家轮流移动一个棋子,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把对棋子取出盘外而占领该位置,同一个位置上不能有超过1个棋子。炮是唯一吃子时移动方式不同的棋子,行人只能移动而不能吃子或被吃掉。周不属于任何玩家,不能移动、吃子、被吃。详细棋子的移动见后述。

行棋

[编辑]
棋子 图示 描述
可纵、横、斜向行走任意距离,和西洋棋的后一样,不可越过其他棋子,被吃为败。其名称随代表的国名不同,分别为秦、楚、韩、齐、魏、赵、燕。
可纵横向行走任意距离,和中国象棋的车一样,不可越过其他棋子。
可斜向行走任意距离,和国际象棋的象一样,不可越过其他棋子。
可纵横向任意距离,但吃子时必须在走棋方向跳跃过正好一个棋子(称为炮架),和中国象棋的炮一样。
行人
可纵、横、斜向行走任意距离,不可越过其他棋子,既不能吃子,也不能被吃,只能作为障碍物或炮架使用。
可斜向行走一步。
可纵横向行走一步。
可纵、横、斜向行走最多四步,不可越过其他棋子。
可纵、横、斜向行走最多五步。不可越过其他棋子。
先纵或横走一步,再转45度角,斜向行走一至三步,中途不可越过其他棋子。





不属于任何玩家,不能移动、吃子、被吃。

胜负

[编辑]
  • 游戏者须妥善保存己方吃子以便计算胜负。
  • 若一国的将(写有国名的棋子)被杀或被吃掉10个棋子,该国出局,吃掉该国将或吃掉最多棋子者为战胜方,指挥出局者剩馀棋子。
  • 若一个国家灭掉2国或吃掉30个他国棋子,称霸,赢得最终胜利,游戏至此结束。

参考

[编辑]
  1. ^ 张如安. 《中國象棋史》. 中国: 团结出版社. 1991-11. ISBN 9787801301703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