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寮 (台南市)
外观
虎尾寮 | |
表记 | |
---|---|
汉字 | 虎尾寮 |
白话字 | Hó͘-bóe-liâu |
台语罗马字 | Hóo-bué-liâu |
虎尾寮是位在台湾台南市东区的一个地名,旧称虎尾藔,可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的虎尾寮相当于东区的富强里、富裕里、自强里、关圣里、文圣里、南圣里、东圣里、复兴里、裕圣里与虎尾里,狭义则指位于虎尾里的虎尾寮聚落[1][2]。此条目主要描述的是广义的虎尾寮。
行政区划演变
[编辑]明郑时期虎尾寮一带属于天兴州永康里,清朝初年属于台湾县永康里,约在同治年间永康里分成永康上中里与永康下里,虎尾寮属于永康下里[1]。日治时期虎尾寮地区改为永康下里虎尾藔庄,先后隶属于台南民政支部、台南县(台南辨务署[3])、台南厅(永仁区[4]),1920年地方制度改制后,“虎尾藔庄”改成“虎尾寮”大字,隶属于台南州新丰郡仁德庄,1940年10月1日始改隶台南市[5]。
二次大战后,虎尾寮成为台南市东区的一部分,最初分成虎尾里(虎尾寮)与关圣里(关帝庙)2里,直到1979年虎尾里分出富强里,1981年虎尾里再分出自强里,而在1994年时关圣里分出东圣里,富强里分出富裕里[2],2002年自强里与虎尾里各分出一部分成立复兴里[6],虎尾里又分出裕圣里[7],到了2006年时,关圣里又分出文圣里与南圣里[1]。
聚落
[编辑]清治末期日治初期的虎尾寮地区(虎尾藔庄)主要有虎尾藔、前甲、关帝厅、后甲、王牛稠等聚落,但到了日本统治治末期,关帝厅、王牛稠已经散庄[2][1]。二次大战后,约在1970年代随著台南市东区东门路、仁和路一带划成工商混合区,1978年第四期重划区(竹篙厝段,原竹篙厝大字,稍早的仁和里竹篙厝庄)的完成,虎尾寮地区也由原本的“农畜业地带”逐渐转型,之后当地划为第九期重划区(虎尾寮重划区),于1996年完成后有了150.3公顷的低密度住宅区[2]。
以下介绍虎尾寮地区旧有聚落在日治初期左右的状况:
- 虎尾寮:位于今虎尾里,1897年时住有22户、120人,原居民主要姓李、颜、郑、蒋、戴[2][1]。
- 前甲:位于今富强里,1897年时住有26户、101人,原居民主要姓杜、黄、李[2][1]。
- 关帝厅:位于今富强里,因位于关帝厅南边而得名,1897年时住有12户、39人[2][1]。
- 后甲:位于今关圣、南圣里以及后甲地区(后甲庄)的后甲里,1897年时住有88户、386人,原居民主要姓许、林、王[2][1]。
- 王牛稠:位于今裕圣里,约在1910年代散庄[2]。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高凯俊. 〈臺南市東區虎尾寮文化地景變遷〉. 《臺南文化‧南瀛文獻【合輯】》.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1年11月: 144-159页. ISBN 978-986-02-9854-3.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9年2月: 301、332-339页. ISBN 957-02-3370-2.
- ^ 《台湾总督府府报》〈府令第二十一号〉,1897年6月10日
- ^ 《台湾总督府报》〈告示第三号〉,1910年1月18日
- ^ 《台湾总督府府报》〈府令第百二十三号〉、〈府令第百二十四号〉,1940年9月22日
- ^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各里簡介 復興里.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 ^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各里簡介 裕聖里.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