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叢林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叢林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齧齒目 Rodentia
科: 鼠科 Muridae
屬: 小鼠屬 Mus
種:
叢林鼠 M. famulus
二名法
Mus famulus
(Bonhote, 1898)

叢林鼠(學名:Mus famulus)也稱叢林小鼠南印小鼠,一種分布於印度南部地區的齧齒動物,[1]隸屬於鼠科小鼠屬。本種是英國學者約翰·劉易斯·詹姆斯·邦霍特(John Lewis James Bonhote)於1898年描述發表。

中國境內曾報道發現本種,但也有學者研究鑑定認為都屬於錫金小鼠印支亞種(Mus pahari gairdneri)。[2]

形態特徵[編輯]

叢林鼠屬於一種小型鼠類,背毛黃褐色,腹毛灰白色,尾長約等於體長。頭骨細小,眶上嵴較發達。[3]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Pradhan, M.S. Mus famu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e.T13960A22403386. [2021-06-05]. 
  2. ^ 王酉之. 我国锡金小鼠印支亚种的研究[J]. 四川動物. 1982, (1): 14–16 [2021-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3. ^ 吳毅,胡錦矗,余志偉,鄧其祥. 四川省兽类五新记录[J].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3, 14 (4): 312–314 [2021-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